航空
航空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航空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航空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被迫”無緣春節檔,沒有奇跡的國內民航下一步怎么走?
內循環下,下沉市場是航司們的新引擎。經歷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后,全世界民航從業者都在思索如何讓民航業在2021年快速復蘇,但至今沒有任何人能給出答案。星雅航空集團獲7000萬元B輪融資,達晨財智領投
星雅航空成立于2012年,2015年正式運營,深耕航空器交易及托管、商務包機、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低空快線、地面綜合保障、醫療轉運等業務,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出行服務,也是國內中央商務區直升機FBO的...上海機場:并未崩塌的流量長期主義
易方達張坤曾經說過,上海機場是他最成功的的投資。“它本質就是把所有的基礎設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個基礎平臺,這個平臺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變現,變現的形式可以是商業,也可以是廣告。”星空下的新賽點,民營航空迎來新機會
不論是即將迎來新爆發的整體民營航天產業,還是細分領域中的新機會,都在說明這場關于星空的競爭已經開始,并且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航天突破背后中國品牌崛起:小米、康師傅、寧德時代們的星辰大海
這些強勢的民族品牌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中國的民族企業又是怎么樣像中國航天一樣快速崛起的呢?180天蒸發723億 ,航空創業:被收購是最好結局
虧損之下,航空行業正經歷著這樣一幕幕的人間真實。為了節省成本,航司紛紛腰斬預算,節約開支,這給創業者帶來了極端影響。國際航線空姐等待復飛的90天
特殊時期,由于斷航、封城,仍然在堅持運營的國際航班也變成了“救生艇”一樣的存在。為了一張機票,躲避瘟疫的人們情愿付出七八萬元的天價。國航、太古、國泰集體停牌,香港航空業變天了
看香港過去百年的角逐,華商得以最終占據優勢地位,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每逢混亂的時候,洋商們便制造恐慌,并把自己坑進去了,給華商抄了底。70年的華商洋商在香港航空業的角逐或許快要畫上句號了。航旅縱橫完成2.737億人民幣戰略投資融資
航旅縱橫成立于2014年,是中航信移動科技推出的一款基于航空出行的服務應用,提供航班動態、機票查詢、行程管理、客票驗真等服務。美國本土載人飛行的十年空白,航天界發生了哪些大事?
NASA希望能夠在火星找到遠古生命存活的跡象,并收集最有希望的樣本儲存起來,以便在10年后的返回任務中帶回地球。與此同時,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計劃在2022年將火星車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送往火星。投資界24h|航空公司開始破產,中概股可以排隊回國了,康方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字節推出"電子牽"
航空公司開始破產,五一廉價機票潮殺到;中概股可以排隊回國了;康方生物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多方聯動,包機打通2500公里復工路
根據《棱鏡》估算,一架飛機停工一天至少損失十多萬元。航空公司適時推出包機服務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現金流,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