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丹東賣草莓:單價超百直播30秒賣500萬
甜美而脆弱的草莓背后,也隱藏著一代人創業的故事。只要產業發展有前途,參與的人自然就會多起來,以前養船的、干建筑的、搞運輸的、搞商業的,現在很多都轉型在做草莓。月入萬刀,60萬美區TikTok達人造富內幕
MCN機構和達人概念雖然最先源自美國,但是帶貨達人卻是在中國最先興起。無論是早期微博達人與淘寶商家合作,還是后期內容平臺電商化和電商平臺內容化的發展,都推動著中國的達人與電商緊密結合。縣里的抖音美團不靈了
互聯網下沉和人口農村涌向城市以后,池州可以視為下沉市場的一個縮影。我在那里待了一周,跟一些餐飲商家和服務商交流,感受到本地生活在下沉市場的走向和大混戰。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2023餐飲小店生死實錄
2023年,餐飲行業的風云變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群新人在樂觀預期驅動下,集中殺入餐飲市場,試圖以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方式出清市場。站在整個市場的角度,并沒有那么悲觀。TikTok回歸,直播電商成印尼發展新動力
在封禁風波發生之前,TikTok CEO周受資曾在印尼雅加達某論壇上表示,未來幾年要向東南亞投資數十億美元。此次與Tokopedia聯手,顯然邁出了在當地長期投資的關鍵一步。雙贏,是一個最好的結果。工廠卷入跨境電商大潮
工廠需要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全托管模式極致低價、動態競爭的機制下,靠成本把控拿到最起碼的利潤。林千冉預估,她在Temu的利潤率可能要做到30%才會有盈利空間。今年雙11預售制失效了?
或許我們也應該思考,在那么多可選的銷售策略里,不只是預售不再廣大神通,價格促銷之外還有什么能夠點燃消費者的購買欲?而對于商家來說,什么時候,產品力才能在和渠道力之間的博弈中,真正勝出?TikTok Shop在印尼峰回路轉,一場跨境電商的本土化考驗?
在其看來,單純靠與印尼本土工廠合作,或者直接在印尼建廠,仍無法完美地解決眼下的供應鏈履約難題。「萬物皆可聯名」的時代,如何成為能被記住的1%?
從原料生產到品牌戰略,從產品口味到社會問題,消費者對這場聯名的討論,已經不局限在兩者的用戶,也不再局限于事件本身。南洋電商混戰再生變數,勝利天平回正?
以TikTok為代表的社交電商異軍突起,用三年便賺到了傳統貨架電商玩家花十年才打拼出來的家底;由Temu所掀起的“全托管熱潮”也聲威正盛,給本就利薄的東南亞市場帶來更加震撼的“底價肉搏”。平臺都在說「雙11低價」,問問商家愿意嗎?
當工廠、產業帶源頭走向各大電商平臺,直接面向消費者推薦特色好物,借助新的數字化手段和物流效率實現產地直供,跳過了中間商層層加價,依靠薄利多銷也能打開生意局面。工業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數據價值正在加速顯現
202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達33.5萬億元,占全球近30%,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制造業實驗場,一個由數據要素驅動的數智化時代正在來臨。對中國制造企業來說,擁抱數字化改造,是當前不確定...2023零食品牌增長點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衛龍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71.4%。實際上,衛龍在上半年對主要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淘汰了部分低價格帶的調味面制產品。別抓著花西子不放,國貨美妝半年報暗藏玄機
盡管高端國貨美妝品牌的建設道阻且長,但通過半年報可以看到,作為行業“領頭羊”的美妝上市企業正在通過底層的研發、產品、渠道能力,塑造品牌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