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
音樂節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音樂節相關話題,全面解讀音樂節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背離「搖滾精神」,音樂節分區售票只是開始
對于傳統樂迷來說,音樂節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演出陣容和演出氣氛;但對于新生代的年輕樂迷來說,社交互動、追星體驗,以及氛圍場景都同等重要。音樂節再次蓄勢待發前的冷思考
音樂節數量增多、人們消費偏好變化等新的市場環境,仍然在要求行業思考我們到底要打造一個怎樣的音樂節市場,怎樣繼續保持年輕人對音樂節的長期喜愛。音樂節遍地背后:一半以上不賺錢,投資方虧怕了
年輕人試圖在周末的兩天時間里,在一場數小時的狂歡里,進入到由音樂搭建起的烏托邦,短暫地逃離現實。五月天「假唱風波」,戳破了2023年演出市場的泡沫
可以明確的是,2023年演出市場的一系列亂象,已經宣告了“卷價格”、“卷數量”的不可行性。要想在來年收獲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服務質量卷起來是方向之一。文旅如何在音樂營銷中實現「留量」轉化?
隨著旅游需求的全面復活,越來越多文旅場景試圖以音樂為發力點開拓營銷新域,顯然,同程文旅、宋城景區在TME助力下,搶先找到了與此匹配且有效的路徑。Livehouse的錢開始好賺了
在這個行業,藝術與商業的博弈成了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尋求平衡,是不少Livehouse老板們思考的頭號問題。辦一場花上千萬,品牌為何「豪賭」音樂節營銷?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音樂產業大會上,有從業者表示,很多中小品牌其實都有音樂營銷的需求,但因為資金有限,很難得到滿足,希望未來有行業組織通過組建音樂節聯盟、品牌大篷車等方式,多多促進一些中小型的...演唱會「擺攤特種兵」:跨城流竄,一場賺3000
小麻這樣的零售攤主也說并不建議這個副業,很多長期做擺攤的人都說不虧就算賺了?,F在競爭越來越大,演唱會門口滿滿一條街都是擺攤的。如果不是經濟發展好的一線城市,跨城擺攤的風險太大了。8天超60場破紀錄,音樂節殺瘋國慶檔
據不完全統計,國慶假期結束后,音樂節市場仍然火熱,目前已經有近20場音樂節官宣演出,市場在短期內仍然保持熱度。「花499給鳳凰傳奇唱一晚上歌」,打工人現在流行去演唱會當「怨種」?
所以現在有網友建議,讓鳳凰傳奇和伍佰組隊開演唱會,他們仨在臺上斗地主就行,誰輸了誰去臺下給觀眾們起個頭,大型KTV現場立馬就來了。演唱會「秒空」成歷史、音樂節取消三分之一,演出市場「大降溫」?
此外,強實名的機制也減弱了觀眾的機動性。此前觀眾在購票后如果有事無法前往看演出,可以選擇出售、轉贈,而現在如果臨時去不了,就只能把票折在手里,這樣的損失進一步削弱了觀眾看演唱會的興趣。演唱會IN2023:不賣唱功賣儀式
演唱會不想收割儀式感紅利嗎?或許并不是。五月天演唱會有設置官方周邊攤位,鹿晗演唱會也開始制定Dress Code,甚至部分團隊開始重拾應援棒的紅利。只不過想要一個在不打破“儀式感”濾鏡同時的高回報率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