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投資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投資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投資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超越DeepSeek,中國開源「集團軍」正重塑全球AI生態
中國開源大模型的全球化應用已從“技術跟隨”轉向“生態主導”。當美國陷入“閉源壟斷”與“開源失控”的兩難時,中國通過“協議創新+場景深耕”,正在重構全球AI開源生態的底層邏輯。這場博弈的終 極戰場,不在...低價不再是出海四小龍的必選之路
快速搶占市場、擴大規模后,是否會再次轉向中高端市場的競爭?或許,撕掉中國制造的“廉價”標簽,會是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戰役的終局。巨虧近百億,TCL中環還得接著熬
隨著行業集體自律,2025年Q1公司歸母凈虧損為19.06億元,環比有所收窄。由于行業供過于求,機構預期光伏行業的拐點最早出現在2025年年底,2025年TCL中環還得繼續熬下去。四個月兩次到訪,中國市場對英偉達到底有多重要?
站在2025年的節點,英偉達的中國戰略正面臨關鍵抉擇:是繼續在政策夾縫中尋求折中方案,還是押注技術突破實現“去中國化”?云頂新耀將于5月2日正式「摘B」:商業化能力與創新價值獲認可
據云頂新耀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總收入大幅增長461%,達人民幣7.067億元,超額完成7億元既定目標,并首次實現年度商業化層面盈利,其三款商業化產品表現尤為亮眼。145% vs 125%:中國企業如何破局?
“無可替代”的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并不會因為美國的關稅政策而改變。中國企業出海,也有雄厚的底氣面對未來。這些怪誕的AI應用,憑什么讓硅谷大佬追著打錢
在AI浪潮下,硅谷風投熱捧AI產品,估值高漲。文中呈現三案例:Nate欺詐、Lee營銷獲利、Osmo憑技術獲投,各有特點 。AI應用大盤點:誰暴漲?誰掉隊?
AI應用還沒完全分出勝負,在這個競技場,昨天的顛覆者可能成為明天的守擂人,能否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洞察,考驗著每一個玩家。失意的清華姚班「天才少年」,又開始AI創業了
姚班天才們必須用更快的技術迭代速度來壓縮商業周期,在資本耐心耗盡前跑出新的范式——畢竟在AI競賽的終局到來前,每一代領跑者都只是暫時握住了接力棒。雷軍的第一款SUV消失了
對行業而言,小米的隱忍提示了一個更深刻的邏輯:當電動化進入深水區,唯有兼具技術耐力與戰略定力的玩家,方能穿越周期,成為終局贏家。關稅戰后,國內的直播間更熱鬧了
,企業應該很快就會意識到,回國是需要在產品適配、渠道效率、品牌心智等方面加碼,而不是單純地依賴產能轉移。大環境再熱情,授人予魚,終不如授人以漁。從「你沒事吧」到經銷商沒事吧,溜溜梅的IPO豪賭能贏嗎?
從供應鏈震蕩到資本撤退,從品控危機到對賭壓力,溜溜梅正面臨發展史上最復雜的挑戰,而此次上市不僅是一場資本博弈,也將會成為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上海家化交出「刮骨」答卷:陣痛還是新生?
就上海家化的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度而言,說“輕舟已過萬重山”或許還有點早,但“對癥下藥”的策略很明確,肌底變強、變韌的信號已悄然浮現。在上海,國產芯片被車企「哄搶」
“卷”是所有汽車廠商的共識,到來汽車芯片領域這方面更為明顯。有芯片廠商感慨:“汽車領域,是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的領域。”由于芯片的投入極大,在出貨量不夠大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投入產出比不對等的現象。「AI寒武紀」爆發至今,五類新物種登上歷史舞臺
東升西落,周期輪回。當Deepseek的號角吹響,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追隨歷史的腳本,更應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大房企撤退后,小城開發商活得「滋潤」
“咱不欠銀行錢,不用還利息,公司也就十來個人,工資開銷也不大,賣多少算多少。”王偉說,不追求規模和速度后,反而更能靜下心來做好產品和服務,“我們這種小地方,品牌不管用,全靠口碑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