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5個大廠offer,我在大模型風口起飛
在乘著風口起舞的故事里,有人手握多個offer,才畢業就能拿到接近百萬的年薪;有人一周投了400多份簡歷,卻只接到零星的面試邀約。AI狂潮之下,誰是那個唯一「真神」?
AI真正走進大眾視野不過2年,卻掀起了全球性的科技風暴。最開始的那幾位,是如何組起了這場牌局?后來能坐上牌桌的玩家,又具備哪些特質?以及那些“天才思想者”的路,普通人有可能復制嗎?周鴻祎,拼命給360 AI 找出路
只不過,如何讓對傳統夾雜廣告的搜索接受度尚可、付費意愿短期內并不明朗的C端用戶,養成為AI買單的習慣,對想要轉型會員訂閱制的玩家而言,都是避不開的問題。成都發力布局機器人產業
力爭到2026年,全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打造100款機器人新品、聚集10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100個標桿示范場景,全產業鏈規模突破600億元。騰訊急著賺New money
大手筆回購股票的騰訊,在當下不算理想的環境中自證了微信的養家能力和利潤導向的生存哲學。既然養得起視頻號和AI,那市場也需要為這個互聯網最佳標的之一提供更多耐心。第四范式2024年中期業績穩健增長,營收同比增長27.1%
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核心業務“第四范式先知AI平臺”繼續保持強增長態勢,該業務收入人民幣12.51億,同比增長65.4%,占總收入比已達 67.0%。生成式AI創業,日本能夠提供什么機會?
外呼、3D 建模、電商客服等等行業,都是在日本有巨大需求,同時國內技術也相對成熟的領域,令企業有優勢參與到海外競爭。ChatGPT狂飆600多天后
當前,生成式 AI 領域算力成本高昂、研發投入極高、盈利能力較難,都成為 AI 企業正在面臨的重要挑戰。「端到端」,自動駕駛的最后一戰?
端到端技術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它有望減少交通擁堵和尾氣排放,改善空氣質量,同時也可能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提高生活質量。然而,它也可能帶來就業結構的變化等社會問題。微軟必應:被錯付的日子
對于未來搜索市場終局的每一條預言,都需要時間的驗證。但毫無疑問的是,AI可能帶來的變局、挑戰者們的涌現,都將為多年沒有變化的搜索市場注入新的活力。AI領域的下一匹黑馬
這幾天,Meta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總收入39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134.65億美元,同比大增73%。「挾三板斧令諸侯」的臺積電,又要漲價了
作為最領先的代工廠,臺積電的財務業績和指引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重要指標。在臺積電“吃香喝辣”的同時,不難看出并非所有市場都恢復景氣。旺盛的 AI 之火還在燃燒,但其他行業的回春之時何時到來?網文AI,正在驅逐真人作者
雖然墨白焰還是認為,無論科技如何發展,AI寫作如何進化,只要有對優質內容有需求的讀者存在,AI就代替不了真人。只是,即使AI無法代替優秀的作者,可當抄襲拼接被允許后,所有網文作者的未來,也都將被深深影...山姆·奧特曼江山不共享,OpenAI 11位聯創或僅存2位
OpenAI的內訌有傳統的,雖然其成立年份并不長(2015年),但已經經歷過兩次的內部分裂。AI泡沫已走到盡頭?
“科技巨頭究竟要向AI投入多少錢?什么時候才能用AI賺到錢?”這些疑問被投資者擺上了桌面。對此,有企業和投資機構已經做出了預測,答案是至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