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VS巴奴,疫情下的兩幅面孔
后疫情時代,火鍋店該如何活下去?海底撈疫情之下的無邊界,也許對于自身品牌形象而言是另一層的加固,但是,對于新進入者,則更像是不錯的機會。火鍋造神大敗局,幕后贏家浮出水面
在北京經營一家火鍋門店,前期投入大概都在250萬元左右,以每個月10-15萬的利潤水平計算,回本周期大抵在1.5-2年以內。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海底撈沒有神話
有著“火鍋茅”稱號的海底撈,曾享受著市場給予的極大包容。即便在2020年疫情肆虐,餐飲業陷入停擺的窘境,哪怕海底撈2020年半年報業績不盡如人意,也都沒影響海底撈的股價持續創新高。海底撈沒變,可惜食客變了
從眾人敬仰的餐飲經營模式典范,到被資本拋棄的落魄中概,海底撈的服務傳奇正在緩慢落幕,究其原因,問題不在逆勢瘋狂擴張的拖累,而是疫情導致的外部局限條件改變。逆勢擴張后,海底撈與肯德基的兩種結果
客觀來看肯德基與泡泡瑪特的這次聯名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稀有隱藏款盲盒導致的亂象使得此次營銷活動得到了負面的口碑評價,熱門IP可以幫助品牌實現更大化收益,但IP創造價值之余,也會對品牌產生聯動影響,合理利...海底撈新任CEO楊利娟:「最牛服務員」的逆襲之路
作為火鍋連鎖巨頭的海底撈,現階段面臨諸多挑戰和難題,楊利娟未來如何改變海底撈,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