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
車企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車企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車企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電池戰爭」打響第二槍
對車企而言,爭奪“汽車之心”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權力之戰,也是一場實力懸殊的不對稱戰爭。它們集中火力,在寧德時代們堅實的王座上轟開了一道裂口,但前路至少還有三道難關:技術壁壘、規模效應和資源壓力。2022年,新能源汽車上演「虧損競賽」
今年,預計整個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淘汰賽將加劇,二線新能源車企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如何減少虧損,提高毛利率,將是所有玩家今年必須面臨的命題,對頭部玩家來說,是盈利之戰,而對二三梯隊車企來說,則是生死競賽...新能源「打工人」的這一年:闖關、野心與逃離
2022年是特殊的,從新能源投資人到研發工程師,從門店銷售到產線工人,每個人都收獲了一段值得銘記的經歷。新能源車企的2022:回歸價值原點,才能看懂年終答卷
投資是項長期的事業,尤其是在長波周期中,市場很多時候會出現與樸素真理相悖的情況。事后看來,每一輪下跌和調整都是抓住優質公司的黃金時機。三巨頭銷量崩盤!日本的造車神話,已經淪為全球笑柄
日本車企花了近百年的時間,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但不思進取,好感總有一天會消失殆盡。沒有永恒的日本制造神話,也沒有不變的輝煌。國產車的核心技術,還是吹牛?
如今已是2023年了,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中國這一批從“溫室”里成長起來的新能源車企,結束了十余年的“應試教育”,并開始直面更殘酷的市場經濟競爭。倒在2022年的車企(上):你好,再見
大浪淘沙之后,不少車企倒在了2022年,高光時期,它們是資本的寵兒,低谷期則或倒閉清算、或被拍賣生產線;多家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外合資車企敗走中國市場,也有一批車企被推至懸崖之上,掙扎在生死線上。電車的2023:沒了國補,漲價不斷,消費者還會買單?
在產品說話的環境中,即使車企靠著漲價能暫時維持收益,但長期來說,正式步入市場化的中國新能源行業,各大車企想要在其中突圍成功,還是少不了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