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
消費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消費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消費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1毛錢的奧特曼卡,賺走小學生家長30億
市面上的短劇,一年有近3000部,陳瑞卿創辦的點眾科技能生產600多部,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出圈的爆款短劇,是目前短劇行業頭部公司。暴漲80%難解困局!1090億灰飛煙滅,中國前首富黃光裕,無法翻身
根據統計顯示,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黃光裕以及其家族成員不斷減持國美零售,盡管當時股價已經跌入谷底,但黃光裕還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套現,累計從股市拿走了近20億港元。零食店攻占縣城,卻賺不到錢了
除了低價零食外,塔斯汀、庫迪等主打下沉市場的消費品牌都一躍成為資本眼中的明星項目。在一線城市消費開始顯露出落潮之勢時,人們意外地發現四線城市之下的“小城居民”反而潛藏著一度被忽視壓抑的、龐大的消費欲望...月薪5000的年輕人,盯上低價醫美團
人們對“變美”這件事變得更加謹慎,無論是選擇美妝護膚,還是選擇走進美容院,一次足夠適合自己的消費,安全、健康是和性價比一樣重要的因素。連鎖咖啡巨頭「狂卷」價格戰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各路品牌紛紛入局,使出渾身解數來搶占市場。特別是現制咖啡品牌,在今年則是把“低價策略”用到了極致。從雙十一「囤貨」看消費變化
此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旅游及活動推廣局大中華區局長沈俐就曾在接受聞旅采訪時表示,作為目的地需要不斷在游客免簽刷新存在感及特色標簽,才能更好的實現營銷目的。光腿神器,工廠的「賺錢機器」
當你以為光腿神器的質量好壞取決于品牌良心時,殊不知早已成了義烏工廠之間較量。所以到手的神器到底合適不合適根本不在于賣得有多貴,而是縫紉機前的工人心情好不好。雙十一視角下,國內消費恢復情況如何?
隨著內需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的加強,未來或將會有更多的、持續的擴大內需政策出臺,以更好地提振和挖掘國內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