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
上市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上市相關話題,全面解讀上市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證監會:啟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
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是指私募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約定,將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向投資者(份額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一種安排。“收割”有錢人的網紅奶,要上市了
收入靠營銷驅動、銷售靠單一線上渠道,認養一頭牛能走多遠?一旦消費者信任“透支”,認養一頭牛的網紅故事,還能講多久?從阿里離職創業,騰訊是大股東,他們的這家公司又上市了
今天,曾經的全球“IoT(物聯網)云平臺第一股”涂鴉智能,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連虧三年,“IoT云平臺第一股”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北京:《關于對科技創新企業給予全鏈條金融支持的若干措施》
突出政府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引導和支持。圍繞科技創新企業實際需求精心設計政策“大禮包”,深化科創金融政銀企對接機制,加大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服務能力,支持企業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上市公司改名,科學還是玄學?
改名容易,改命難。流水的業務,鐵打的巨頭,公司是否更名并無優劣之分。無論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如何變化,藏在洶涌暗流之下的商業版圖,才是企業真正的命脈。又一家眼科連鎖A股上市,眼科領域開始內卷了嗎?
今日,火爆的“金眼科”領域再添一家上市公司,普瑞眼科在創業板IPO。多家公司上市,有了更充足的資金進行業務拓展,這是否也意味著,眼科連鎖開始內卷了?年虧13億、爭議從不間斷,二次沖擊IPO的Soul還能講出新故事嗎?
社交APP的日子并不好過,Soul也并非處于自己的全盛時期,要解決的麻煩有很多。三年內收入翻倍,2021年凈利潤超3億,國產數據庫頭部公司沖擊科創板
一些行業人士感慨,很久沒見過這么賺錢的IT公司。能否被長期保持,又能否被其他廠商所復制?或許是更值得深思的問題。一根辣條一年吸金48億,衛龍上市如何打開資本「味蕾」
小時候,5毛錢一包的衛龍辣條,終于要被大家“吃”上市了。成為“辣條第一股”并不難,想要突破單品天花板,還有持續的硬仗要打。好聲音連唱10年,星空華文如何唱響港交所
近期,星空華文再度向港交所遞表,「不二研究」據其新版招股書發現,其更新了2021年全年的業績數據:2021年,星空華文的營收為11.27億元,同比減少27.77%;去年凈虧損3.52億元。曾起訴奧巴馬、狂打價格戰,這家風電公司走上科創板
現下中國的風電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前十名玩家幾乎吞下了九成的份額。在各家拼命擠進前列之后,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不會改變。三一重能接下來的仗,不會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