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進入大陸的晶圓廠,進展生變
在華建廠并非特例,早在20年前,諸多國際巨頭公司紛紛赴華搭建其子公司。隨著美國頻頻公布相關“禁令”,國內的外資及臺資晶圓廠也在逐漸修改一些計劃。PC崩潰,引發對芯片定價權的反思
只有自己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擁有芯片定價權,中國才能更好地掌控芯片市場的節奏和價格,從而更好地保護本土企業的利益,促進本土芯片產業的發展。芯片業的「苦日子」快到頭了
隨著芯片設計公司庫存減少,以及全球各種終端對芯片需求量的提升,芯片供需和買賣雙方關系走向“融洽”,整個半導體業有望恢復正增長,不過,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的6-12個月內,芯片設計、制造等產業鏈各環節還是要...中國本土光芯片向國際先進水平發起沖擊
中國在硅光芯片研究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處于同一起跑線,科研進展也相當,但在產業化發展和產業鏈配套建設方面,中國本土企業與國際大廠仍有差距。汽車芯片,何以破「荒」
根據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長湯之上隆的預測:展望汽車產業的未來,車載半導體將出現幾個極端的“短缺”:傳統的功率和模擬半導體,以及只有臺積電才能生產的尖端5G半導體和AI半導體。信創產業的現在與未來
從半導體市場的角度去看信創產業的未來,在全球化時代,沒有必要去追求一個100% made in China的服務器。但中國半導體需要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智力密集型轉變,擺脫過去“低端”的標簽,在產業鏈更有...14nm制程的「卡脖子」效應
14nm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它似乎是一個沙漏的中間部分,雖然很細,不像兩頭(成熟制程和最先進制程)那么顯眼,卻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它,整個沙漏將無法工作。從TOP25榜單,看半導體之變
Gartner在報告中揭示了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在各個細分領域的市占率,以市占10%為基準線,超過10%則證明我國在這一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