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再次“點名”,誰是下一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五座城市畫龍點睛,開放時間較早、開放力度較大,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條件比較成熟「頂流」出道,北方第三城機會來了?
時至今日,家電、輪胎等傳統產業依然是青島最具代表性的產業符號。作為青島經濟最穩固的基本盤,傳統產業如何探索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重塑產業生命力,成為事關城市命運的一道考題。新一輪「搶人大戰」贏家?中部再下一城
日趨激烈的人口爭奪戰中,南昌靠什么打敗一眾“頂流”城市?進一步看,省會南昌瘋狂“收割”人口的另一面,江西全省人口已連續兩年減少超10萬人,掣肘已久的困境何解?中部經濟大省,不甘只做「地理中心」
河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鐵公機水網五路協同,已經逐步構建起“米+井+人”綜合運輸通道,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物流成本不斷降低。順利升級,這個東北省會進入「決賽圈」
沈陽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2025年的工作安排,“全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被排在了首位。可以說,建好“國際沈”,既是沈陽產業升級的新動能,也是東北全面振興的新引擎。杭州「破圈」,南京「自省」
為何最后還是杭州DeepSeek破圈,成為杭州新興產業的代表企業?更多像南京一樣,或者稟賦不如南京的城市,又該如何打造自己的研發型企業集群,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