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省份外貿「期中考」,誰在撐起半邊天?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預計,隨著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外部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再加上海運、物流的暢通,外貿進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到10%之間。超越硅谷,大灣區邁入「第二階段」
更宏大的遠景是,在高校國際合作創新突破下,如趙慶年所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與美國、歐洲并駕齊驅的世界區域性高等教育中心的“第三極”。終于,報復性出游來了?
各地準備好了嗎?行程卡“摘星”后,人們出行、出游所要遵守的防疫政策將實現真正的全國一個規則、一把尺子,可以有效規避“層層加碼”和“一刀切”現象,從而讓人們在常態化防控之下的出行、出游更加便利。人才「出走」,一線城市坐不住了
廣州“下沉”,上海“掐尖”。不止上海,不久前廣州、更早的北京,均在不同程度上放寬引才政策。這場一線城市“降維打擊”的“人才保衛戰”,來得很快。隱形「鋰電之都」,下一個萬億城市?
常州翻盤的機會來了,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這是常州最大的“時與勢”,也將是其能否真正確立“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地位的關鍵所在。失去的消費,如何「回血」
眼下,更重要的是提振市場信心。越是在經濟發展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局面下,越需要建立起抵御風險、戰勝挑戰的堅定信心。正如老話所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也是促進消費的關鍵前提。河南,搭上新能源「末班車」?
延遲起跑,能否成功圓夢。根據原來的計劃,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于今年年底到期。誰能在產業鏈上建鏈補鏈、在場景培育上及時匹配需求,就能走得更健康,甚至來一場“彎道超車”。重點城市最新財政收入數據:誰表現低迷,誰逆勢增長
如何看待當前財政經濟運行基本盤?除長沙外,已公布數據城市1-4月財政收入增速較一季度均出現下滑。其中,深圳、蘇州、杭州、寧波、大連、南寧財政收入增速由正轉負,天津、長春下降幅度則進一步擴大。省會城市大變局,這些經濟洼地逆勢隆起
21城首位度下滑 “弱省會”上演逆襲。近年來有關超大特大城市、省會城市發展等新的政策信號不斷釋放,各地發展戰略的分化,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省會城市的走向被疫情改變的城市「賽道」
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與變量。在疫情催化下,新冠疫苗、核酸檢測等產業極速擴張。A股年報季收官,我們試圖從上市公司角度,看看城市相關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走勢。這背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城市的產業積淀和創新實...1866個縣城和2.93億農民工,何去何從?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弱首府之困:上一次因為「搶人」出圈,還是上一次
如何破解“人口焦慮”?“人口本身就是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在牛鳳瑞看來,呼和浩特“搶人”無可厚非,人才政策本身是為了吸引人才,促進地方發展,不應該過高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