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轉型記」:C端已入冬,B端存希望?
時間來到7月份,原計劃將從美的分拆上市的美智光電終止創業板IPO申請。在資本市場上一路狂奔的美的,終于還是放緩了步伐。快狗打車進退兩難:虧損放大三倍,燒錢補貼還是不敢停
從共享單車到網約車,再到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無數例子都告訴我們補貼戰換來的增長不可靠,燒錢燒不出光明未來。現階段的同城貨運行業,也到了必須作出改變的時候了。營收創新高、凈利潤卻暴跌,PC不再是戴爾的搖錢樹?
無論在銷售模式、渠道還是技術環節,創新都是科技行業永恒主題。被昔日功名所累的戴爾,也是時候卸下包袱,找回自己的創新精神了。利潤暴跌七成,英偉達跌落神壇
展望后市,英偉達三季度業績指引依舊悲觀,但分析師卻對其前景相當看好。而數據中心和游戲這兩大業務的堅挺程度,將決定英偉達未來的命運。利潤增速大幅放緩,「插座茅」公牛漸失護城河
從先后發力智能家居、充電樁等系業務的策略來看,公牛集團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數錢,高層也敏銳地捕捉到新的風口。雖然這些新業務不一定能成,但至少,現在已經開了個好頭。在iPhone里到處塞廣告,蘋果也要學小米了?
一直以“純凈”聞名、以用戶體驗為傲的iOS生態要為廣告“折腰”,廣大果粉心里肯定不好受。全面進軍互聯網廣告市場還意味著要和谷歌、Meta等巨頭正面對抗,這條路并不好走。小牛凈利潤暴跌八成,兩輪電動車行業苦等春天?
美團,還有阿里支持的哈啰都在發力電動兩輪車業務,市場的競爭必然會變得越來越激烈。處于逆境中的小牛電動,需要迎接更嚴峻的考驗。SKG增收不增利,靠營銷上位的網紅按摩儀還能火多久?
當新消費潮水退出,當營銷為王的時代落幕,還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品牌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轉型求生。生鮮電商消亡史:每日優鮮之外,99%的玩家都已倒下
要是將每日優鮮們的垮臺歸咎于自身戰略,那么到底哪種模式才是生鮮電商的最優解?如果將失敗歸因于市場大環境,那是否意味著生鮮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交出「災難性」財報后,英特爾要靠晶圓代工扳回一城?
面對臺積電、三星這兩個巨無霸對客戶、人才、技術和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全面壟斷,半路出家的英特爾真的能突出重圍嗎?格力、飛利浦再現「二選一」鬧劇,白電巨頭線上化道阻且長
想完成線上線下融合并不容易,更何況美的、海爾以及前文提到的飛利浦等競爭對手都在做著同樣的努力,競爭永遠不會停歇。騰訊地圖加速商業化,如何追回失去的九年
在線地圖的剛需屬性,較大的功能擴展和場景延伸空間,還有商業化潛力,讓騰訊一直不肯輕易丟棄地圖這塊陣地。但在經歷新一輪調整、將商業化提上日程之后,我們也是時候好好檢驗一下騰訊地圖的賺錢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