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巨變,中國有數!
爆發在數字化時代的疫情,成為數字治理的一場極端壓力測試。人類社會與新冠病毒數月的交鋒,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數字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從單車復興看產業鏈現狀:經歷激動、陣痛,重回快車道
從2017、2018年摩拜和ofo的“橙黃大戰”到今天,共享單車產業鏈上的企業,也經歷了從激動、陣痛到理性繁榮階段。工業互聯網,無數中國企業正拿命干這件事!
未來,誰能先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操作系統”,營造出海納百川的“制造生態”,才有可能在高端制造業占據一席之地。炒線上辦公,用2003年的概念,收2020年的智商稅
2005年時,我們絕對無法預料滴滴、美團、淘票票的產品形態與市場空間。它們走到今天,靠的是越來越精準的定位和越來越好用的產品。變化太快!衛星經濟、太空互聯網時代真的來了
星鏈計劃、SpaceX、馬斯克、低軌衛星、天基互聯網……一連串綿延至外太空的專業術語,究竟在演繹怎樣一個“陽謀”?單只基金認購金額超1200億,牛市來了?
本輪的金融改革力度不亞于當年,A股的投資生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良性變化,定價結構更趨于理性,和經濟的相關度也更高,同樣會使中國股市和國際進一步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