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冥想成為生意,有公司「閉眼」賺五億
規范、科學的冥想服務,作為心理自助,當然有其社會價值。但在商言商,冥想平臺們在實現社會價值之前,都得先考慮活下去。年虧3.5億,《中國好聲音》聯手字節能講出好故事?
“臺轉網”+“短視頻”是星空華文的新故事,但這個新故事的魅力,和行業整體所要對抗的不確定性風險相比,哪者更占上風?李寧入局咖啡,「潮能力」大于「鈔能力」
一個坐擁7000余家門店的品牌涉足咖啡市場,不論其終局如何——是止步于“消費體驗優化”,還是徹底入局咖啡零售,都是為本就熊熊燃燒著的咖啡市場,添上了一把火。中國郵政,比李佳琦還便宜?
而在全球有著超5萬個網點的中國郵政,在物流上的優勢更是讓眾多快遞企業甘拜下風:不論是騰格里沙漠腹地,還是珠穆朗瑪峰上,都有著中國郵政的身影。「臉基尼」卷土重來,義烏商家操盤出一個千億生意
青島大媽的時尚,在年輕女孩身上卷土重來。今年防曬界流行的時尚,是“中東風、悍匪風”式的防曬穿搭——防曬面罩。發了1.1萬條推特后,馬斯克與Twitter的「恩仇錄」
當世界首富決定收購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劇情逐漸進入高潮,馬斯克的430億美元現金哪里來?推特的“毒丸”計劃能否成功?種種,都決定了這部商業大劇能播到幾集,或者突然被下架了?內衣禁「欲」,維秘轉身
巨頭轉身,能否在中國廣大的女性內衣市場上分一杯羹,有待時間驗證。而被視為服飾行業最后一塊蛋糕的內衣市場,也對置身其中的品牌們提出了新的全球化挑戰。「鞋王」二次上市,高瓴資本贏下300億豪賭?
商業的本質本是如此,線上和線下殊途同歸,最終回歸到消費者身上。再次沖擊上市,資本為百麗買單背后,能不能做好一雙鞋,依然需要市場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