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汽車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汽車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汽車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新能源「下鄉」,卡在充電樁
當初全國多地對建設公共充電樁提供了高額補貼,由此吸引大量企業涌入,他們本該成為地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力量,但如今留下的只有報廢的“僵尸樁”。新能源這道題,寶馬還沒找到正解
一日千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會留給寶馬多少時間?寶馬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線,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只是過渡性產品,而2025年將是寶馬電動化戰略轉型的重要節點。又一家造車新勢力倒了,曾涉及「傳銷」,燒20億國資一車未造
縱觀這些年的新能源車企,有300人吃掉5000萬零食,最終燒掉84億的拜騰,也有空手套走60億國資,創始人“出逃”美國的賽麟。中國「性能車」,別瞎蹭賽道的熱點
許多中國品牌都想給中國的年輕消費者造車,這是好事。但大家的努力,不能心浮氣躁地只停留在表面,也不能在沒有真正的性能實力前,以虛張聲勢的營銷手法蠱惑年輕人。這樣的做法,甚至比直接他們一臺大馬力后驅車更加...劉德華「小滿」翻車,奧迪「水滿則溢」
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至今仍無定論,但廣告主奧迪無疑要吞下品牌聲譽受損的苦果。雷達財經注意到,近兩年奧迪在華的銷量并不樂觀,無論是豪華車領域,還是新能源電車領域,奧迪均已出現“掉隊”跡象。小米新故事前的空窗期
在互聯網語境頻頻對小米提出質疑的當下,小米過往講述的“互聯網”、IoT乃至“高端化”故事似乎都已不再動聽,而在“造車”新故事發表前,小米或將面臨平庸的“空窗期”。智能時代下,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
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當發動機和變速箱被取代,當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愈發清晰時,國外巨頭們花了上百年時間所筑起來的技術壁壘不再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卡,這讓蔚來、小鵬、理想、嵐圖、高合這樣的中國軍團們擁有了上跑...別再用安全氣囊煽動中國車主
相比為流量販子的一家之言投上信任票,更穩妥的做法是交叉比對C-NCAP和C-IAS標準下同一臺車的碰撞表現,這些數據和結果是公開可查的。最后還是這句話:購車先健腦,少信亂編造,萬一中圈套,苦的是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