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吐槽豆瓣4.4分《749局》成「顯學」
《749局》擁有先天有吸引力的選題,主創團隊有百折不撓的幕后故事和感人精神,但可惜的是,倒在了最關鍵的內容打磨這一環。為了「反網暴」,這屆年輕人集體換成同一個粉色頭像
momo們的交流欲望沒有想象中的高,互聯網在線時長也不多,經常隔兩三天才能收到一句簡短的線上回復,甚至有一位momo隔了10天才鄭重拒絕了對話。豆瓣與「沸點」的距離
聚焦當下,豆瓣是否還有時間“慢生長”?豆瓣除了規范整改外,還要解決賺錢的老大難問題,甚至提防外部平臺對其“資產”的伺機搶奪,諸多現實都讓它不可回避。挖組長,抄組名,誰在精心「復制豆瓣」
隨著部分小組的停用,一部分用戶可能就此散伙;但豆瓣有望建立起一個更加規范,更加適應監管的社區規則和審核體系,從長遠來看,是一件好事。豆瓣評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豆瓣評分仍然重要,水軍的問題也確實越發嚴重。相較于豆瓣評分的強大影響力,豆瓣自己恐怕會越來越沒有能力去承擔起相應的維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