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塊一小時,也養不活共享充電寶
共享充電寶的盈利邏輯是成立的,但前提是玩家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到最后。共享充電寶從當年的風口上墜落,如今進入了一場耐力賽。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背后公司卻越來越窮:錢去哪兒了?
共享經濟剛誕生的時候,充滿著“便利”“人性化”的高尚感,轉眼間卻紛紛淪為價格刺客、服務洼地。變化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或者說一切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充電寶刺客來了?有的歸還后還扣99元,有的每小時收費10元
近日,話題#共享充電寶刺客#登上熱搜,有網友反映稱,自己在正常使用完共享充電寶并歸還后,沒想到2天后卻收到扣款99元通知;這種案例并非個案,還有很多消費者都投訴稱自己被共享充電寶“割了韭菜”。2022年,我為什么騎不起共享單車了?
如果共享經濟一直沒有獨立的盈利模式,運營者想要留住用戶,就只能用虧損來換取使用頻次,那么它本質上還是燒錢為其他業務引流,是互聯網巨頭們的“婢女”。2022年,共享單車自由也快沒了
過往的燒錢大戰不可能持久,行業恢復理性的同時,用戶也要為相應的服務買單。雙方磨合之下,性價比和高品質服務會留下,噱頭與惡意競爭也自然會淘汰。共享游戲機生意是「錢」景還是「陷阱」?
從眼下的整體投放量來看,共享游戲機尚處于早起階段。但從某個角度來看,眼下共享游戲機的涌現,像極了曾經的共享按摩椅。為什么你手里的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了
拋開互聯網項目的外包裝,同質化、燒資本、高運營、提價快的共享充電寶本質上仍是一門生意,搶下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地推鋪滿大街小巷后,下一步該怎么做?深陷泥潭的共享充電寶們是否還有拿得上臺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