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
版權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版權相關話題,全面解讀版權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80部劇,超10億版權費,“言情教母”走了
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當下,無論是視頻號、抖音,或者B站,各種與瓊瑤劇相關的二創作品,也依舊源源不斷。許多人會給曾經劇中“意難平”,添加一個自己滿意的結局。瓊瑤作品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仍在發酵。AI“創作”的作品版權歸誰?這又是一個關于人和機器關系的問題
版權問題的“拖延”也在限制大模型技術的能力,OpenAI提到,與版權所有者進行合作可以獲取其他方式無法訪問的材料,“并以超出預期的方式顯示它們”。不再K歌和直播,音樂平臺困于音樂
過去,社交娛樂業務是音樂生意的遮羞布,如今這塊布被扯下,音樂生意的尷尬暴露無遺。如今,即使是Spotify也在靠播客新業務謀出路,騰訊音樂和網易云失去K歌和直播后,出路又在哪里?美法院判AI無版權,但爭議遠沒結束
美國版權局對此并不感興趣,表示版權法只能保護人類創造的作品,而AI生成的內容到底有多少人類的貢獻難以衡量。「罷工」的字幕組,委屈太久了
在現實境遇下,也許曾經字幕組的黃金時代再也不會重來。但就像作家包慧怡所寫的那樣,世上的好東西絕不可能重返——但遇見的時候,能深深看一眼就好。起底視覺中國:一張圖平臺抽水七八成
從戴建峰曝光被視覺中國索賠至今,后者股價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8月16日、17日、18日、21日分別下滑4.86%、3.9%、4.31%、1.92%,22日回調,23日繼續下跌。實錘!村上春樹、史蒂芬·金盜版書成訓練數據,AI 巨頭無一幸免
目前,各國政府正努力將生成式 AI 納入立法范疇。歐盟也在制定一項 AI 法案,該法案將迫使公司將訓練模型信息透明化。AI孫燕姿正在顛覆音樂行業?
潘多拉魔盒已經開啟,“AI歌手”對“真人歌手”的創作積極性和作品質量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不過,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讓人著迷的不只是可復制的高超技巧,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創作情感表達。「AI孫燕姿」刷屏背后,AIGC如何直面侵權之痛?
從技術變革下的熱度乍起到眾人獵奇式嘗鮮,再到最終落地成為良性發展的內容新形態,AIGC勢必要歷經發展的陣痛期,以監管的力量進行約束,才能最終走向正規化發展道路。如何給原創上個「保險」
“治理侵權,保護原創,單個平臺的作用終歸有限”,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保護原創、治理侵權,需要各個平臺、創作者、用戶等全行業共同發力。”網易與周杰倫,六年版權恩怨往事
音樂行業雖然進入“后版權時代”,但顯然行業還未建立起資源共享模式下的新機制,各平臺之間能否撫平版權差距,需更長的時間驗證。涉圖片侵權、錯誤信息誹謗等,AIGC將迎來侵權潮?
事實上,生成式AI是從2022年才開始爆火,時間還很短,但是我們一系列爭議和訴訟中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這些都是促使AI版權完善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