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
車展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車展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車展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tài)。
上海車展四十年:中國汽車的大江大河
40年彈指一揮間,恍如隔世。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而透過上海車展看到的世界汽車江湖,已然掀起一片一片新的潮流。雷軍的第一款SUV消失了
對行業(yè)而言,小米的隱忍提示了一個更深刻的邏輯:當電動化進入深水區(qū),唯有兼具技術耐力與戰(zhàn)略定力的玩家,方能穿越周期,成為終局贏家。在上海,國產芯片被車企「哄搶」
“卷”是所有汽車廠商的共識,到來汽車芯片領域這方面更為明顯。有芯片廠商感慨:“汽車領域,是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的領域。”由于芯片的投入極大,在出貨量不夠大的時候,往往會出現(xiàn)投入產出比不對等的現(xiàn)象。2025上海車展的三個關鍵詞:輔助駕駛、性價比,AI生態(tài)
今年上海車展規(guī)模和受關注度依舊,車企宣傳少了喧囂與“火藥味”,呈現(xiàn)智駕“去泡沫”、聚焦性價比、AI融合等特點 。上海車展的「老頭樂」,又升級了
當都市精英還在爭論“自動駕駛是否顛覆出行”時,縣城女性已用其“個性需求”,書寫了一套獨特的消費哲學:在有限預算內,實現(xiàn)最大化的功能與情感滿足。消費真是降級了,巴黎車展都開始接地氣
買車和賣車的鏈條背后,是經濟的集中反映,經濟在變化,需求也在調整,企業(yè)不得不按需賣車,不管什么車,畢竟活下來,才有后路可言。五一北京最熱鬧的景點,擠滿了看不懂的人
比起車企們賣力宣傳的智能座艙和科技感十足的“AI大模型”,來車展citywalk的觀眾似乎對精心設置的品牌周邊更感興趣。五一北京最熱鬧的景點,擠滿了看不懂的人
被流量高度籠罩的北京車展,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喧囂熱鬧的“網紅”身上,而新車和技術本身反倒成了配角,“看車”似乎已經不是逛車展的唯一目的。北京車展:車模都去哪兒了
北京車展前幾日,周鴻祎高調宣稱要賣掉自己的邁巴赫,改換國產新能源汽車,引發(fā)一眾車企排隊送車,也順勢從科技大佬跨界成了頂流“車評人”。北京車展:比價格戰(zhàn)更卷的是流量戰(zhàn)
對于各家車企來說,要想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根本途徑還是在電動化、智能化等多維度提升產品價值,才有可能打贏這場淘汰賽。流量狂歡下,我們忽視了哪些北京車展真正的變化
正如他們經常在公開場合所說的那樣,汽車的流量固然重要,但產品和服務更重要,應該要在產品和服務上卷,來打動消費者。中國車企,正在用降價殺死自己?
在這之前,大家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要對關鍵技術進行持續(xù)投入。這不僅需要企業(yè)擁有足夠高的戰(zhàn)略眼光,還需要企業(yè)獲得合理的毛利率。當車展真的只變成一個「流量池」
事實上,很多汽車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之夜”系列品牌活動,參與車展無非是真金白銀的去支持展覽這種業(yè)態(tài)。在以上這樣的背景下,車展作為一個新車亮相、產品展示、技術交流的實體場景,其意義真的變得越來越小了。寶馬不給冰淇淋這件事,「教會了」中產怎樣逛車展
為了吸引新的潛在客戶,老車企新車企都在挖空心思想把展臺變成網紅打卡點。同行都感謝寶馬,盤活了這場本來只是圈內狂歡的營銷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