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尖叫之夜背后:不斷進擊的娛樂生態帝國
這場匯聚了吳亦凡、G.E.M.鄧紫棋、易烊千璽、鹿晗、Ninepercent等多位一線藝人,以及今年爆紅的愛奇藝獨播網劇《延禧攻略》一眾主演,是一年一度的愛奇藝尖叫之夜。王思聰怒懟優酷,《以團之名》或成最大贏家
目前《以團之名》的播出時間尚未可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選秀綜藝也已成三足鼎立之勢,在選秀綜藝上慢人一步的優酷又是否能夠后發制人?2018紀錄片復盤:騰訊B站領跑,優酷反向輸出
在受眾群體和觀賞習慣都在快速變化的情況下,能否通過成本更低的紀錄片抓住年輕用戶,對視頻平臺是一種考驗。除了明顯大力投入的騰訊、B站外,其他平臺會否加大對紀錄片的關注,將是接下來觀察各家平臺內容的一個重...傳統電視綜藝垂垂老矣,尷尬期的網絡綜藝如何破局前行?
雖說網絡綜藝已經由一開始的粗制濫造向精耕細作過渡,就外表看起來,節目已經足夠“華麗”了,但由于太過于求成等原因,導致現在網絡綜藝還處于“尬尷期”中。奇樹有魚與愛奇藝、優酷聯合推出網絡電影計劃,35部超級片單震撼發布
中國影視行業在發生新的巨變,年輕的互聯網用戶形成了時代特有的內容審美,奇樹有魚保持著“以用戶喜愛為導向”的互聯網基因,推動著整個視頻內容行業的變革。凈虧損31億人民幣的愛奇藝,距離成為下一個Netflix還有多遠?
愛奇藝要想成為下一個Netflix,最重要的還是先改掉大手大腳燒錢的壞毛病,在豐富版權庫的同時大力發展精品自制內容,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風味人間》首集破1.7億播放量,陳曉卿繼“舌尖”后的第一部爆款?
人文紀錄片扎堆“匠人匠心”而反響有限,如何找到年輕族群真正關心的痛點,利用網絡文化實現二次傳播與深度挖掘,講好一個故事,或許是各大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打歌節目做錯了什么?
打歌節目作為偶像產業的重要一環,本該承擔著愛豆宣傳和打歌的重任。如果一切只是愛豆和粉絲之間的圈地自萌,那國內偶像產業在輸出的鏈條上仍然是斷裂的。畢竟現在會唱歌的偶像越來越少,想唱歌的偶像似乎也越來越少...新導演作品圖鑒,誰會是下一個“藥神”?
目前,市面上正形成了明星導演、話劇導演、新導演計劃苗子以及大公司押寶導演四股勢力,代表著新導演界的貴族、新貴、潛力股、黑馬身份,誰將成為下一個“藥神”?以UGC為生的馬蜂窩深陷數據造假,互聯網流量迷局何解?
對于處于初創期的中小平臺,選擇評論、流量造假以吸引融資或引入流量更為常見。而如今,圍繞“刷量”已經衍生出了黑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