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
車企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車企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車企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一年新招13萬人,比亞迪撐起了就業市場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常常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邊是產能不足消費者提不到車,另一邊是車輛庫存積壓,產能過剩。比亞迪就是前者,因此會大量招聘生產員工。跨國車企急了,加速搶占中國市場
跨國車企們爭先恐后地搶占中國市場或許說明,在這個自主品牌車企瘋狂“內卷”的時代,唯有及時調整在華戰略,深度融入中國汽車產業,才能留在牌桌上。市值跌去5萬億,特斯拉的中國市場盲區
從2004年馬斯克成為特斯拉的CEO開始,他總是不斷地提出備受質疑的想法,制造問題,再打破一切束縛,解決問題。如今,似乎再次進入這個循環。國產車企扎堆沖擊50萬以上豪車市場
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主旋律是價格戰,且延續至今。尤其小米SU7入場之后,更是引發行業集體降價。2024的車企大廠,一個比一個難
隨著2024年車企淘汰賽的更進一步,車企“大廠”的“寒冬”自然會傳導到中小廠,而后者更容易淹沒在汽車行業的“紅?!敝?。小米汽車后招:雷軍的「規模經濟學」
外界對小米汽車謀新的猜測,為何樂此不疲?小米汽車遲早要出后招,對行業影響幾何?未來,小米汽車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北京車展:車模都去哪兒了
北京車展前幾日,周鴻祎高調宣稱要賣掉自己的邁巴赫,改換國產新能源汽車,引發一眾車企排隊送車,也順勢從科技大佬跨界成了頂流“車評人”。北京車展:比價格戰更卷的是流量戰
對于各家車企來說,要想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根本途徑還是在電動化、智能化等多維度提升產品價值,才有可能打贏這場淘汰賽。雷軍與周鴻祎:「網紅」濾鏡下的焦慮
雷軍和周鴻祎的熱度背后,更根本的是趨同,表面上一團和氣,沒有沖突,服務于各自的商業目標,這都是企業家們下場直播為品牌造勢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