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歐洲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歐洲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歐洲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國產電車還沒撞開歐洲的鐵墻
電動汽車出海歐洲是好事,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盡管國內外不少媒體都給出了積極的評價,但從產業角度來說,想真正打開歐洲市場的大門,中國車企要做的還有很多。汽車零部件的寒氣吹向歐洲
在這個產能很容易大于需求的時代里,似乎沒有誰可以高枕無憂,整車企業也好,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好,都要在這場汽車工業史上的大淘汰賽中努力活下去。電池廠赴歐建廠倒計時,多車企要求2027年本土供貨
近兩年內,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將不得不加緊國內市場份額的拼搶。這無疑會給已經角逐激烈的整車市場,再添上一把燃料。2024年,出海人「搞錢」的路子變了
中國企業出海并不是新鮮事,但他發現,過去的2023年,從商界到學術界,從媒體圈到文化圈,都在關注出海,“出海”成為年度熱詞。電池廠赴歐:機會遍地,荊棘叢生
電池價格一路下跌的直接原因,就是產能過剩。數據顯示,2022年全產業鏈的動力電池庫存高達164.8GWh,達到歷史新高。碳中和航班,讓歐洲大型航空公司身陷洗綠官司
漢莎航空雖然被判“洗綠”,但其在減排方面仍是走在前列的航空公司。行業“優等生”陷入洗綠風波,折射出全球航空業減碳的困境。沒有歐洲,中國車企出海就是一句空話
歐盟開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引發歐洲市場對于中國車企重不重要的爭論。歐洲市場對于中國汽車并不僅僅是市場份額,而是歐洲做為一個成熟市場是中國汽車是否成人的一道檻,歐洲嚴謹的制度和市場環境對于中國...中國車企,別跟歐洲較勁了
無論是對動力電池的碳足跡審查,還是對主動安全配置的強制要求,都是在促使中國汽車去尋找更低成本的方式,以實現更強的產品力。歐洲「消費降級」給中國跨境電商帶來哪些機會?
自傳統外貿時代以來,歐洲就是中國商品出口的重要目標區域市場。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歐洲憑借較完善的電商基礎設施、龐大的電商零售體量、和較高的用戶消費能力,成為大批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必爭的市場。中國電動車,刺痛歐洲「神經」
我們足夠強大,讓曾經的世界汽車工業強國都感到了威脅,并且,新能源制造工業能夠適應故伎重演的小動作,經過這些洗禮后的產業鏈公司會進化出更強的韌性,光伏就是非常好的例證。看中國電車賣得太好,很多人著急了
大洋彼岸的中國汽車產業,卻以十幾年前的“十城千輛”為開端,在去燃油化的道路上一往無前。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歐洲市場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電動車。國產手機出海激戰:死磕歐洲,難舍印度
現階段,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仍然停留在以量取勝的階段,高端市場份額不足,品牌聲量微弱,或許只有不斷突破技術和品牌的局限,才是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立足的關鍵。多少歐洲人買不起電動車?
新能源汽車確實將這個世界切分成了兩面,其中一面是中國的整車廠咬牙血戰;另一面則像微博大V新出行創始人賀磊分享的那樣,歐洲還在流連曾經屬于它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