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恒大1200億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許家印繼續“造車忙”
這是許家印繼宣布在廣州南沙投資1600億元建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之后,又一次投資再建新能源汽車基地。“國六”倒計時:車企爭相傾銷庫存 車市寒冬“雪上加霜”
盡管不少車企和零部件企業宣稱已做好應對“國六”的準備,但多位業內人士對實際情況并不樂觀。騰訊阿里一汽等聯手成立股權私募,近百億布局新能源共享出行
長安、一汽、東風三大汽車央企聯合騰訊、阿里、蘇寧等互聯網巨頭共同設立合伙企業,擬斥資97.6億元投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共享出行產業。比亞迪2018財報出爐:一季度凈利預增5-7倍,今年汽車銷量目標65萬輛
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看,比亞迪現金流自2018年第三季度由負轉正,全年現金流量凈額為125.23億元,實現同比增幅90.35%,公司的資金壓力逐步減少。比亞迪e系列正式發布,向傳統汽車價值模式發起挑戰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18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占整個汽車市場的30%。2019創投圈第一懟:中國沒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值得投?
“沒有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值得投資”,創投圈大佬這驚人的一語掀起了波瀾,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隔空反擊:“謝謝,也無需您投資。”新能源汽車為何能成為“冬天里的一把火”?
過去的2018年,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是極具標志性意義的年份,車市整體經歷了28年來首次下降,市場可謂寒風凜冽,哀鴻遍野。而反觀新能源領域,蔚來赴美上市,特斯拉入駐上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出行的...令人迷茫的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退坡“鴨梨山大”,前路撲朔迷離
補貼退出的壓力是巨大的,據了解,在車企里,尤其是新造車企業和重點零部件企業內部,都已經設置了“產業政策研究”的職位,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政策走向以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而“活下去”也成為新造車企業年會上...蔚來“漠視”市場寒冬?
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這是它們產品交付的元年,正是需要在市場上打響自己品牌的第一戰。市場給出的壓力需要它們的產品力去中和,考驗會更加嚴酷。造超跑“僅”花20億,前途汽車真的不差錢?
很多年以后,當我們回顧2018年的中國汽車產業時,眾星閃耀的造車新勢力絕對會成為這一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注腳。在這一年,不少公司的產品終于從展臺概念走向了量產上市;而另一些企業則還在忙著理念,乃至發布全...業績衰退、資金吃緊、發債不斷,新能源之王比亞迪怎么了?
擺在比亞迪面前的問題真的不少了,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比亞迪的王朝真要讓人擔心了特斯拉生死時速,銷量暴跌七成鋼鐵俠馬斯克還能絕地求生嗎?
有媒體報道特斯拉在中國10月份的銷量下跌70%,很多人都在關心,馬斯克還能駕駛著特斯拉一路絕塵嗎?這位鋼鐵俠還有多少翻盤的勝算?特斯拉盈利了,已從“產能地獄”轉向“交付地獄”
北京時間10月25日凌晨,特斯拉發布2018年度第三季度財報,深陷虧損泥潭的特斯拉終于如該公司CEO馬斯克所承諾,在第三季度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