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技術暗戰升級
技術創新就是生存空間,新一輪技術革命到來之時,將是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格局重組之日。在此之前,所有動力電池廠商都將被技術創新裹挾著,被迫前行亦或主動退場。地方政府造車幻覺:上海行,合肥行,我也行
中國產業史上,產業政策勾勒的神來一筆車載斗量。從政府扶持,到企業成長,再到主導權交予市場的過程,新能源汽車顯然是其中之一。從極星汽車上市,看吉利集團「野心」
極星、集度加上魅族,吉利汽車的布局從“硬”到“軟”,堪稱“全能人才”。不過已上市的極星汽車率先讓我們看到了吉利“高端化”的弊端。對于「造車」這件事,360為何選擇了「隔岸觀火」?
新能源汽車品牌面臨著連年虧損的問題,一級市場漸漸有些疲態,在觀望中變得更保守,品牌方想要“燒錢”活下來,就得向二級市場繼續尋求資金支持。因此,一退一進之間,也就成就了360和哪吒汽車的這次轉讓。五屏、VR、投影,「蔚小理」在智能座艙上卷起來了
對于每一家車企而言,與其追逐一味的堆料和噱頭概念的比拼,不如真正去探究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智能座艙體驗。火爆偽風口:汽車電池回收
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巨大發展空間,是吸引新玩家入局的關鍵因素——既然未來是屬于新能源車的時代,那么動力電池回收也必然是充滿發展潛力的新賽道。被「拋棄」的前浪,上汽的新能源之難
上汽在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的布局上透露出明顯的野心。不過,當前上汽在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過渡期,仍需面臨“大象”轉身的不易,必須負重前行。A級新能源車終破局,燃油車替代戰的最后一戰已經打響?
短期來看,比亞迪仍是推動A級車市場新能源轉型的主力。不過在比亞迪帶動下,可以確定的是,將有更多車企加速A級新能源車型的布局,打響替代燃油車的最后一場硬仗。市值“膝蓋斬”,小牛電動高端之路走不通?
小牛電動正在遭遇“冰火兩重天”,注重下沉市場雖然提高了銷量,但盈利能力并未改善,更為關鍵的是傳統實力在補智能的短板,后入者的智能技術更強,襯托之下小牛電動的智能標簽越來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