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絕殺」比亞迪?
曾經消費者購車核心考慮因素是空間、價格、品牌或者性能,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品智能化已逐漸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重要考慮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化產品會逐步地影響越來越大的用戶群體。IPO 能不能成哪吒汽車的救命靈藥?
由于沒有本土汽車工業,經銷商在東南亞汽車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哪吒汽車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保壯飛此前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都曾提到,在泰國,經銷的品牌效應甚至超過了主機廠。「車圈富二代」的逆襲
對于極氪而言,上市并非終點,而是新階段的起跑線。母公司吉利雖然賦予其戰略優勢與深度協同效應的助力,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單飛后的極氪要通過更完善的產品矩陣和渠道布局,來實現銷量增長,以及扭虧為盈。關廠、裁員,日產還能熬多久?
在這一背景下,日產想要在中國較好地“生存”下去,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市場的特點和消費者的需求,加快智能化、電動化轉型步伐的同時,加強與本土企業的合作,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安徽黃山國混新能智車創業投資基金完成備案
基金將重點圍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整車制造、零部件、材料、設備制造、汽車服務等相關領域的成長期標的進行投資。特斯拉FSD呼之欲出
盡管特斯拉FSD入華的具體時間表仍籠罩在迷霧之中,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天已不再遙遠。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FSD不僅僅是一個高科技配置,它更像是一扇窗,讓人們得以窺見未來出行方式的無限可能。卷還是不卷,廣汽其實沒得選
相較于年年虧損,只能靠融資續命的部分新勢力車企,廣汽已經算是贏了前半程,至于其能否在電動化的下半程加速,就要想辦法超越海外汽車品牌所積累下來的紅利,發展出自己的新能源事業,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起猛了,裁員也搞「饑餓營銷」
車賣得不好,只能縮減產能,而縮減了產能也意味著,達不到正常的生產效率,從而造成大量的資源和人工成本的浪費,所以裁員就成了現階段止損的重要手段。北方第三城,還在死磕「造車夢」
近日,青島出臺《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整車產量達到40萬輛。參考2023年新能源車產量數據,如若實現目標,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