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質疑是貼牌,小米到底能不能自己造芯片
事實上,與芯片公司合作造芯,本來就是國內手機行業內“人艱不拆”的共識,小米大可不必如此遮遮掩掩。但是為了利用自研芯片的名頭沖高端,小米只能一再以此來營銷。首發 | 撲浪量子獲近五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中科創星、拓金資本共同投資
撲浪量子成立于2021年5月,依托南方科技大學的強大研發實力,致力于半導體量子點發光材料、新型量子點顯示和半導體薄膜工藝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英諾賽科」完成近30億元D輪融資,鈦信資本領投
英諾賽科于2015年成立,是第三代半導體硅基氮化鎵領域全球龍頭,也是全球唯一實現同時量產氮化鎵高、低壓芯片的IDM企業。投資界24h | 3000億,史上最大半導體收購案誕生;小米回應裁員傳聞;鄭州擬設立200億母基金或創投基金
背后的操刀者是一位華人女性面孔——蘇姿豐(Lisa Su);官方回應:創業至今從未裁員;引入3-5家契合鄭州市產業發展的頭部基金管理機構。為什么京東方名列IFI專利授權全球Top20,市值卻不到2000億
京東方轉型物聯網,以“屏之物聯”展開戰略轉型,探索跨界的顛覆性第二曲線,講好萬億物聯網市場的創新轉型故事,會有可能會帶來資本市場認可。「車芯第一股」成色幾何
目前,除了比亞迪集團外,比亞迪半導體的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產品,還進入了小康汽車、宇通汽車、福田汽車、瑞凌股份、北京時代、英威騰、藍海華騰、匯川技術等廠商的供應體系。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當VC/PE踏破了比亞迪半導體門檻,背后是一條隱秘的賽道正在爆發——車規半導體,這是國內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30年后的半導體預測:28nm還會是“甜蜜節點”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遠程辦公、網絡購物迅速普及,PC、各類電子設備、游戲機等銷量暴增,就半導體而言,既有供給充分的產品、也有真正供給不足的產品,情況不盡相同。4326億美元背后,一窺國產芯片全景
芯片的本土化發展并非一蹴而就,下游企業需要一個試用和采納的過程,企業首先要保障終端供應,再逐步進行國產替代。首發 | 派諾資本宣布完成新一期基金募集
在暫未獲得往期基金退出回報的前提下,派諾資本新基金得到了往期基金LP的大力支持,老LP復投出資比例接近40%。合創資本劉華瑞: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關注點(數字集成電路篇)
數字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的大部分流程都可以由EDA工具和晶圓廠封測廠保證,只要有充足的資金和時間。咬定“硬科技”不放松,新上海科創集團“再磨劍”
2022年1月初,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朝氣蓬勃,街道梧桐優雅靜美,詮釋著“春種秋收、夏耘冬藏”的樸素哲學,這里的科創企業和資本涌動著創新活力,在朝氣激情中耐心“啃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