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尚義萬字自述,披露臺積電的登頂之路
據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所說,這段口述歷史是對臺積電發展及其如何主導半導體代工業務的非常有價值的見解。任何對半導體行業動態感興趣的人都必須閱讀。CIM因何被稱為晶圓代工廠的制造利器?
在全球都在追求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時間節點下,保質保量并加快生產步伐、保障晶圓廠的數據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練就過硬的技術才是立身之本。長遠來看,雖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中國8萬億算力市場困境:花太多錢卻太難用
中國算力產業依然面臨需求碎片化、國產基礎軟件生態和配套芯片不強、傳輸能力不足、無效算力增多、人才緊缺、難互通協同等諸多挑戰。被困住的芯片擴產計劃
雖然芯片大廠接連按下擴產“暫停鍵”,但總的來說,半導體下行只占了其中一部分,供應商無法按時供應、以及芯片法案等都是造成廠商步伐緩慢的原因。國產半導體最硬的邏輯
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逐步取得巨大成就,越來越多的半導體企業的產品從實驗室里走出來,成為國人所接受的商品,這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已然成長的見證。交出「災難性」財報后,英特爾要靠晶圓代工扳回一城?
面對臺積電、三星這兩個巨無霸對客戶、人才、技術和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全面壟斷,半路出家的英特爾真的能突出重圍嗎?韓國半導體左右再逢源
無論是李在镕串門式訪問,還是SK的擴廠與收購,抑或韓國政府的聯盟行動,都向世界證明了一點:韓國半導體有計劃且執行力強大。低調崛起的韓國半導體設備
世人皆知,三星和SK海力士兩大存儲頭部企業扛起了韓國半導體產業,亦知韓國半導體在設備和材料領域的薄弱,卻不知如今韓國半導體設備產業發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