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被傷,單車成本或漲八千美元
靠降價、限時優惠活動,特斯拉保持著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但市場份額已然被蠶食。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7.8%下滑至5.4%。銷量下滑、啟動裁員,大眾減負「自救」?
大眾汽車集團擴大銷售執行委員會成員石柏濤直言:“中國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這是我們全球交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跑車皇后」光環失色,瑪莎拉蒂深陷「棄子」危機
瑪莎拉蒂是意大利超豪華品牌之一,1914年12月1日誕生于博洛尼亞,公司總部現設于摩德納,品牌的標志為一支三叉戟。銷量、虧損壓力之下,路特斯能否等來滿樹繁花
目前來看,上市是路特斯實現復興的重要一步,而其距離資本市場只差“臨門一腳”。不過在等待的時間里,想必管理層的內心還是有些煎熬的。「蔚小理」格局生變,2023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經過3年的大浪淘沙,一度不被市場看好的理想反而憑借押注增程式技術在今年大放異彩。相比之下,蔚來和小鵬還在尋求盈虧平衡的路上苦苦前行。光束汽車苦等五年,電動MINI能否「上岸」?
今年9月,寶馬集團宣布,下一代MINI純電動車型計劃在2024年正式推出,光束汽車將成為其全球首產地和主要出口基地。靚麗銷量存隱憂,奇瑞如何消滅奇瑞?
“新的時代我們要在電車上做得最好,大模型時代我們要跟科大訊飛把大模型做得最好。”毫無疑問,奇瑞的新能源轉型迫在眉睫,為了快速實現目標,找幾個幫手是不錯的選擇。月銷2000多輛,飛凡汽車離「非凡」還要多久?
品牌力的不足、頻頻出現的小問題、上汽內部多品牌“打架”等問題,似乎都在限制著飛凡的進一步沖量。合資、自主普降,掉隊的東風能否獲新生?
多年布局下,東風旗下自主品牌已經包括風度、風光、風行、風神、小康、御風,以及兩個新能源品牌嵐圖、猛士,這么多的品牌組成的“大自主”,卻好像沒有幾個能打的。上半場贏麻了,王傳福準備好下半場了嗎?
對于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來說,硬件上的體驗相差不大,而車機娛樂系統、自動駕駛等功能卻是消費者愿意付出溢價購買的。恢復「單身」,斯巴魯能否從小眾走向主流?
汽車市場向來風起云涌,新品不斷,斯巴魯這樣薄弱的產品矩陣,性價比方面又不占優勢,很自然就在競爭中慢慢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