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混戰:華為、大疆、初創玩家扎堆入局
2021年,自動駕駛熱潮未退去,作為“眼睛”的激光雷達同樣熱度不減。尤其是L2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邁入量產階段,讓激光雷達“上車”這一行業共識難被撼動。華為砍單,小米、榮耀誰會“上位”
2021年手機品牌扎堆高端市場,重新排位或許無可避免,有機構就做出預測華為今年出貨量或將跌出前七,千載難逢的機會誰也不愿錯過。三大平臺各顯神通,轉轉如何突圍二手市場
當前,轉轉進軍到二手手機領域,激烈的競爭下又將是一場惡戰,這也意味著轉轉必須在流量上“由奢入儉”,并建立起流量之外的核心優勢。重慶: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快車道”
待到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汽車融為一體,重慶距離突破前瞻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走出獨樹一幟道路的那一天就不遠了。合肥:瘋狂押注智能汽車產業,“賭城”外衣下的專業投資遠見
站上智能汽車產業高地,合肥到底是“賭”來的,還是另有蹊徑?過去的2020,合肥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產業風光無兩。AI醫療影像的春天“又”來了
AI在新冠肺炎防治與診斷的成功應用加速了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領域的開花結果,其產品雖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卻也無法阻擋資本與市場的持續升溫。女性消費與小家電或將疊加出“藍?!?/a>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家電市場也會有更多的玩家入局,品類也會更豐富,女性小家電將不再成為一個獨特的增量,最后比拼的還是產品的品質,品牌商們還是需要盡早布局,做出改變。特斯拉的棄子激光雷達,為何成為華為、小鵬、蔚來的團寵
從目前行業整體情況與產品本身、生產流程來看,激光雷達產業在2021年量產元年或將迎來車規化、芯片化、自動化的發展。陷入屏幕誤區的智能座艙
科技的進步與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讓汽車座艙的設計理念發生轉變,各大汽車品牌不再滿足于打造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希望制作一個集休閑、娛樂、辦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空間。趴窩的電動爹,繞不過的電池關
與這些智能汽車從業者對電池續航的信心滿滿不同的是,在智能汽車的最下游——嘗螃蟹的車主的眼里,這個寒冷的冬天卻是另一番景象。百度AI進擊2021:全面賦能的大時代
回首2020,有太多的AI進步和產業突破值得我們總結,展望2021,AI融合落地的產業化爆發一定會帶來更多驚喜,百度AI擎起的產業化大旗更是值得期待。汽車芯片沒有彎道超車
智能汽車的增量部件很多,各個都很重要,但就各項增量部件目前在產業鏈中所展現出的聲量來看,國產汽車芯片,特別是自動駕駛芯片在行業中的接受程度遠沒有電池、高精地圖等其他增量部件高。微軟造車提上日程,阿里為什么還沒行動
目前,自動駕駛領域頭部玩家的背景五花八門,既有以搜索業務起家的百度、谷歌,也有以電商為主業的亞馬遜,還有智能硬件設備提供商蘋果。網約車行業的「新故事」
不管是滴滴這類頭部玩家、手握巨大流量的網約車聚合平臺,還是T3出行、曹操出行等后來者,想要最大程度的釋放車聯網優勢,現階段企業或許考慮的是否要從戰略層面將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蘋果和百度都下場了,華為造車更待何時
現在華為的難點在于自己的“心結”,畢竟已經放話出來三年“不造車”,然而我們換個思維來看待這個事情,既然造車這件事遲早都要做,為什么一定要再等三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