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點顛覆者登場:用時不到4年,「迪哲速度」定義中國創新藥新時代
從國內首例臨床研究受試者入組到正式獲批上市,舒沃哲?用時不到4年,超越第三代EGFR-TKI藥王奧希替尼在國內的效率(4.5年)。這讓外界感受到了非一般的“迪哲速度”。2023,ADC進入百億美金元年
全球藥企對于ADC的向往,并不會因為ADC在血液瘤領域的表現而受到影響。事實上,當下ADC的火爆程度依舊,仍有不少藥企在加碼ADC領域。市值蒸發64%,一家研發「迷幻藥」的biotech
根據MindBio的設想,LSD可以帶來提升情緒和改善睡眠方面的效果,對于這類脆弱的患者群體非常有益。ADC的火熱新戰場,Trop2 靶點繁榮背后
盡管Trop2 ADC的安全性和和有效性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但這并未影響國內藥企布局的熱情。百億RSV疫苗市場,高回報、高風險的賭局
毫無疑問,隨著領頭羊們的成功,RSV疫苗市場必然會吸引更多藥企入局。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RSV疫苗研發的道路上,更多是失敗。CD47靶點研發競賽:風浪越大,魚越貴
吉利德、ALX Oncology的折戟也可能只是說明,在CD47成藥性的探索過程中,兩種核心路徑出現了變數。在這種情況下,CD47靶點的未來依然充滿無限可能。2023年全球藥王之爭,當懸念開始出現
在K藥準備登基之際,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強勢崛起。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魯肽三個版本的藥物銷售總額已經達到91億美金,接近去年全年銷售額。拋棄CDMO業務,一家轉型失敗的Biotech
Emergent轉型的失敗,再次印證了一點,命運的眷顧可以為一家公司提供發展契機,但卻無法拯救一家公司,能夠真正拯救它們的唯有自己。后疫情時代的日本:搶救疫苗行業信心
回看日本疫苗產業衰退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深刻警示,決定一個行業走向的從來不是威不可測的行政命令,而是這個行業中的人對于未來的預期和信心,這反過來也會影響一個行業的未來。首個自免適應癥三期臨床成功,BTK抑制劑競爭來到新起點
隨著腫瘤領域的競爭越發擁擠,一些企業開始另辟蹊徑,就BTK抑制劑用于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適應癥進行深入研究。?面對「新冠懸崖」,我們能學到什么?
“新冠懸崖”似乎比“專利懸崖”更讓人畏懼。因為,它消失得更加徹底,并且難以抵抗。這也給眾多藥企,帶來了慘痛的教訓。市值一夜蒸發15億美元,一個落敗的Me better故事
看起來,Briumvi銷售額增長迅猛,但是投資者對TG治療交出來的這份成績單卻難言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