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的三個關鍵詞:輔助駕駛、性價比,AI生態
今年上海車展規模和受關注度依舊,車企宣傳少了喧囂與“火藥味”,呈現智駕“去泡沫”、聚焦性價比、AI融合等特點 。大佬們車展搶人背后:火熱、內卷、博弈
就聲量上來說,本屆北京車展上,新能源汽車確實出盡風頭,但大佬們親自下場、吸引流量背后,新能源車企的日子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光鮮。它們要面對電車需求增速放緩的難題,在紅海里進行殘酷的博弈和拼殺。小米造車,摸著「友商」過河
雷軍和小米汽車,想要在明年的新能源汽車戰場上獲得優勢,甚至“首戰成名”并不容易,畢竟行業戰局目前已是比拼綜合實力的戰場。極氪發「金磚」、蔚來測續航,寧德時代們會有壓力嗎?
“寧德時代、比亞迪和中創新航等電池廠商,會如此專注于突破電池技術,除了想要搶奪未來的動力電池技術高地和拿到更多訂單之外,同時也想用技術的‘護城河’來抵御車企們在電池領域的布局。”蔚來「換電聯盟」再擴大,長安、吉利究竟看中了什么?
在李斌看來,電動車市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組隊集訓”,車企開啟電動化轉型,第二階段是“資格賽”,截止到2024年,而真正的第三階段“決賽”,會在2025年到來,任何車企近幾年核心能力的積累,決定...拋棄高精地圖、追逐通勤模式,車企們點燃城市NOA前哨戰
從最早的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到之后的城市內封閉道路領航輔助駕駛,新能源車企們一直在追逐智駕能力的突破。到了今年,拋棄高精地圖,在更多城市落地城區NOA成為眾多車企們的目標。養車市場陷入低價內卷,「虎貓狗」還沒等到春天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智能汽車之后的發展會更多依賴車后市場的發展,但不可否認要做好新能源汽車車后服務也有挑戰。被迫降價、轉型太慢,BBA在中國遭遇雙向困境
隨著BBA降價處理,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實現提振銷量和增加份額的目的,但長期來看降價對于這些車企弊大于利,品牌力會進一步受到損害,消費者對于它們塑造的高端形象或許不再買單。難再融資、漲價減虧,共享單車沒有新故事
共享單車再漲價的空間不大,也很難講出新故事吸引資本和消費者,巨頭們還在尋找新的流量池,一旦共享單車的流量價值下滑,就會面臨被拋棄的局面。產能過剩后,動力電池賽道即將進入「大逃殺」?
造成動力電池產能過剩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需求端,新能源汽車的增速放緩,造成了需求萎靡的局勢;二則是近幾年來受到上游鋰電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電池企業紛紛加快了擴建產能的步伐,供應端產能溢出...「壓榨供應商」爭議背后,長安汽車如何扛過價格戰?
繼續在價格、零部件等體系中繼續壓縮成本,還是轉向提升技術來“降本增效”,這是車企和供應商都應該開始思考并著手解決的問題。決戰下半年,「蔚小理」靠什么?
接下來“蔚小理”誰能在智能駕駛領域跑得領先,便要看城市道路輔助駕駛的落地速度。而從實際形勢來看,實際銷量表現也將影響智能駕駛的進展。高端車降價,雅迪認清現實
畢竟隨著兩輪電動車已進入更加內卷的高端化和智能化競爭中,雅迪想要在新時代下獲得更多的優勢地位,需要對產品和研發能力花更大的精力;同時,基于消費者市場和需求,動態調整產品線的價格帶,做到“高價高配”。中科院、寧王追逐的鈉離子電池:風口易起,商業化難落
如果說鋰資源價格的高漲讓動力電池廠商不得不考慮替代方案,那么鋰資源價格的回落也削弱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