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劇狂飆,長短劇將同步崛起
電視劇出海、短劇新趨勢、動畫制作的AI應用以及紀錄片的創新與突破等前沿話題,也都在上視節得到進一步的梳理與推廣。創新、共鳴、科技、真情實感、扎根土壤成為上視節多元賽道的熱門“關鍵詞”。五月天陷「退票門」:「異常回收」擾亂大盤,演唱會市場正在革新?
演出市場的繁榮帶來的不僅是多方的有利可圖與高價的畸形市場,容易成為首個戰火集中地的平臺方積極推進新規則、藝人們也在做出改進嘗試。年代、甜寵6月爭收視,S級古偶「空降」暑期檔倒計時?
一向受歡迎的古偶劇也開始走精品化路線,但聯想到各家現實,質量過硬的大IP仍是稀缺品,流水線仙俠劇已經趨近于飽和,頂流們渴望在轉型中實現演技進階。進擊的“二次元”游戲:內娛出圈預定,游戲大廠掘金新賽道?
一方面,二次元用戶忠誠度高,粘性強。米哈游總裁劉偉曾有句名發言:“主流玩家因仇恨付費、二次元用戶為愛買單”。另一方面,隨著二次元文化逐步滲透,我國泛二次元用戶持續增長,帶動我國二次元手游用戶增長。根據...美團財報拉響本地生活大戰,新的戰場在「商家」?
可見隨著市場的逐漸拓寬,商家和服務商逐漸成為了必爭之地,這樣的轉變也不難理解。當前端業務步入穩定期,也就進入加固地基的階段。五月天演唱會6場30萬張票秒空,「強實名」背后黃牛更賺了?
強實名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黃牛炒作,但仍有諸多后遺癥亟待解決,如何在防黃牛的同時保證消費者的權益,仍需探尋更加完備的方式。2023年整體漲幅超50%,游戲公司從「承壓」來到「突圍」?
蓄力前進是當下游戲公司的標準模板,在度過“求得一線生機”的階段后,如何在“百家爭鳴”時期發揮主觀能動,順利突圍,并非易事。豆瓣8.5,《銀河護衛隊3》救不動漫威
吸引觀眾重返銀幕前,需要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和逆向思維。漫威的沉疴,到了必須下猛藥的時候,好萊塢五大整體也是如此。5天6億票房、啤酒等品牌入局,今年五一「音樂節」殺瘋了?
與新消費、文旅結合的愈漸緊密的音樂節,也在持續下沉分流至更多擁有嶄新面孔的主辦以及二三線城市,帶來新的視角與姿態。從「練習生」到公園「擺攤」,年輕人「脫下孔乙己的長衫」
越來越多青年人正在打開一扇門,通往那個陳濤口中“在夜晚,車很少、吹著風,跑起來有自由和飛翔的感覺”的地方。淄博燒烤和洛陽漢服:新晉「網紅城市」的成功學密碼
疫情三年以來積攢的旅游需求,正在這個春天集體釋放,這對于各地文旅局和平臺也是一個考驗,是否能承接住這么龐大的流量,能否出現淄博2.0,我們仍拭目以待。馬保國抖音直播1198萬人次圍觀
值得思考的是,裝作小丑的那一刻,真正的自己也就被隱藏了起來,當一切都為了滿足別人的喜好時,自身的價值何在?用戶又是否會為了這種犧牲長期買單?“馬保國們”的直播間還能火熱多久?長視頻格局生變,優愛騰芒B能否走出「無限戰爭」?
長視頻的戰爭仍將繼續,而整個內容生產狀況、平臺地位格局也將繼續變化:在這條漫漫長路上,沒有人敢懈怠。「一日清明檔」超去年3天總票房:小片的口碑之戰
雖然與疫情前水平相比,這屆清明檔仍然冷,遠不及創下檔期票房紀錄8.2億的2021年,但與“集體撤檔加半數停業”的去年相比,影市呈現出了明顯的復蘇跡象。700場演出市場的復蘇,從黃牛的朋友圈開始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演唱會溢價一直以來都難以杜絕。值得思考的是,當市場逐漸冷靜下來后,行業應該如何繼續良性發展,全民票牛時代又應該如何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