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OpenAI 推出 Agent模式
OpenAI 將 Operator 與 Deep Research 融合,或許正是為了緩解這種「粘滯感」,讓 Agent 真正跑起來。170億,谷歌收編了Windsurf
無論是 AI 人才、普通軟件工程師、還是硅谷巨頭,現在都不得不接受這種高流動性和短期主義,以及一個現實:大量的錢、更多的錢,都只流向 AI。2025 車市大洗牌:有人半年賣出 200 萬輛,有人卻快掉隊了
當然,考場上總有為成績發愁的同學。有近一半的新勢力品牌,年度目標完成率還不到 30%。「賽博菩薩」發威,AI?巨頭的「免費午餐」時代終結?
雖然 Cloudflare 的「Pay Per Crawl」看起來只是一個 CDN 產品的新功能,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能成為互聯網走到一個分岔口的信號。大模型再「戰」高考:從一本直升 985
一年提升上百分,這可能是最后一代能被考住的「AI」。AI 的下一站,終將是更復雜、更廣闊的現實世界。考試,只是它漫長征途的起點,而非能力邊界的終點。特斯拉 Robotaxi 上路,定向邀請、30 元一次
大部分人對特斯拉 Robotaxi 的期待,是去年 10 月馬斯克在好萊塢華納工作室發布的那款「無人車」Cybercab。1000億收購,扎克伯格不想掉隊
作為 AI 時代硅谷躥升最快的公司,Scale AI 的估值一直以火箭速度躥升,短短 5 年時間就膨脹至 138 億美元。蘋果WWDC2025:時隔十三年的新「UI」,以及更低調但隨處可見的「AI」
蘋果還發布了一套更新的 API,以便開發者能夠在今年晚些時候正式推出這項新設計更新之前,著手更新他們的應用。蘋果 WWDC25 前瞻
這或許不會是一場充斥著石破天驚、令人瞠目結舌的「One More Thing」式發布會,但仍然會為蘋果下一個十年,奠定統一的基調。「百鏡大戰」沒來,但谷歌想用 Gemini「再次偉大」
即使 AI 眼鏡最終仍然要經歷 2-3 年的市場成熟期,谷歌仍然能夠憑借 Android XR 為生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