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超千億的醫院如何搞風投,5大特點突顯獨特邏輯
從風險投資的角度而言,如果投資能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質量并改善臨床護理,那么相比于投資的風險,不去嘗試才是更大的風險。合成生物學教授夫妻聯手賣面膜,1年凈賺8個億
盡管同樣身處決賽圈,同樣用生物活性物質來吸引消費者的愛美之心,巨子生物在編寫招股說明書時,有意無意弱化了關于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鈉美容價值的概念,這是貼在創爾生物和敷爾佳身上的標簽。互聯網醫療園區火爆,除了拿牌照還能做什么
互聯網醫療產業園一片火熱的同時,業內也曾發出不同聲音,尤其是對企業導向類園區;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種中介性質的模式,而醫療行為需要極其注重安全和質量。創業決策+人力成本:初創企業的「兩大坎」究竟要如何邁過
在多數人的理解中,創業決策與人力資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話題。甚至在學術界,大家也會把企業戰略或營銷決策與市場人力資本分開研究。但每一家創業公司都是一個整體,對于創業者來說,事情并不總是一分為二這么簡單。...國內3家企業產品相繼獲批臨床,TILs療法曙光已至
隨著國外一些在TILs療法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優秀科學家、產業人士的陸續回國,我國在TILs療法領域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如果Iovance 的TILs療法產品Lifileucel能在今年順利上市,國內...資本狂追的電生理突迎集采,國產10%的占有率如何逆風翻盤
在心臟電生理市場,國內心臟電生理行業仍然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廣闊。在國產總體市場份額不到10%的背景下,行業還缺乏真正的龍頭。公立互聯網醫院漲勢猛,搶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飯碗嗎
隨著公立互聯網醫院成長,第三方平臺的生存空間是否會被擠壓?二者的關系一定是“此消彼長”嗎?雙方合作路徑在哪里?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又一手術機器人搶灘港交所,超30家頂尖機構押注,能否續寫市值神話?
創立5年來,精鋒醫療從零開始做出一款多孔手術機器人和一款單孔手術機器人,兩大產品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個影像上游賽道營收大增,千億市場「卡脖子」之痛終解?
我國的影像設備還在不斷洗牌,技術能力弱的企業將被淘汰,選擇門檻較低的跟隨式創新,非常容易陷入同質化、低價競爭的局面,也只有具備全球創新性的公司才能在更大的全球市場中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在新冠抗原居家檢測大勢下,壹生檢康對未來居家檢測模式的思考
居家新冠抗原檢測放開,此前困擾居家檢測行業發展的市場教育問題加速迎來了突破,帶來居家檢測風口。20元一次的醫療影像AI調用費,能否撐起千億級的市場預期
當前國內醫療體制下20元一次的醫療影像AI,相比于藥械創新帶來的高收益或許有些太低了。讓收獲便利的醫生與患者支出非常困難,但沒有經濟支持,何來創新?一季度56起融資,融資總額超35億元,早期醫療賽道究竟在火什么?
在早期醫療項目的投資上。根據動脈橙果局統計,2022年一季度,我國醫療健康領域共發生56起早期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35億元。一年虧掉53億美金,谷歌在醫療健康領域如何踩坑
與專注于醫療健康的科技公司(尤其是EHR公司)不同,醫療健康業務在大型科技公司中只獲得了決策層較少的關注,也就是說只獲得了公司整體資源的一部分。沒有連貫的企業級戰略,就想在一個價值4萬億美元的行業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