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氣體療法產業盤點:海外企業7家上市5家初創,國內僅2家涉足
早在2020年3月,Bellerophon、VERO Biotech的NO吸入療法就相繼獲得FDA應急審批用于COVID-19的治療。醫療硬科技投資走熱的背后,是科學家創業者的異軍突起
中國的醫療創新正在朝著更有高度、更獨立自主、更國際化的方向前進。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科研成果的轉化必不可少,科學家的參與也是歷史必然。在政策鼓舞下,科研、資本和產業共舞,中國創新即將站上世界舞臺。今年完成超億元天使融資的初創企業都長什么樣
我國醫療領域正在進入一個需要“真創新”的階段,即技術首先要擁有原始創新性,其次要應用在當前處于重度需求的臨床應用場景。AI賦能藥物研發,中國藥企進展到了哪里?
未來不論是AI技術的應用探索,還是AI+藥物研發企業的發展重心,均會逐漸延伸至受法規監管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醫療VC一邊追蹤熱點,一邊尋找新大陸
醫療VC們在拂去行業泡沫,經歷募資難,克服居家辦公等不利因素下,仍對早期醫療項目“情有獨鐘”。那么,他們究竟在看什么項目呢?我們又能看到醫療行業未來哪些趨勢呢?答案或許就藏在11月早期融資數據中。今年,全球醫療VC們集體尋求「心理安慰」
2022年全球心理健康領域共完成16起早期投資,總融資額超十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50%!由此可見,今年VC們在心理健康賽道可謂是下足了“血本”。高瓴、康橋、淡馬錫押注,三家企業IPO,這個賽道潛力幾何?
內窺鏡及耗材是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中一個國產化率低、企業先發優勢明顯、未來成長空間巨大的百億大市場。阿里、格力都在投,市場爆增的熒光內窺鏡成為新風口
國產內窺鏡產業發展三十年以來,在熒光內窺鏡技術上實現關鍵一躍,無論是上游的關鍵零部件還是下游的品牌國產都能掌握話語權。高瓴、康橋、淡馬錫押注,三家企業IPO,這個內鏡下賽道潛力幾何
內窺鏡及耗材是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中一個國產化率低、企業先發優勢明顯、未來成長空間巨大的百億大市場。被獎項追著跑,這群青年科學家正在被看見
從醫療領域發展角度來看,探索無人區,發現更加前沿的技術始終是科技發展的定律,而這些最新的、最重大成果大多來源于青年科學家。美國醫療VC正在集體「包圍」女性
據統計,在美國女性健康領域今年完成的20起早期融資事件中,共有85家VC基金參與投資,這樣的投資體量和關注度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巨頭再次折戟醫療
但無論是亞馬遜放棄Amazon Care,以線下醫療One Medical重新來過,還是字節跳動持續布局線下醫療服務,他們都在為互聯網企業破局醫療大健康領域礪劍磨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