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營收數億元,扭虧為盈的 Biotech 路向何方?
近兩年,創新藥產業從高位逐漸回歸理性,當前的成績,只是國內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初步商業化論證,還遠沒到預期的藍圖。行業爭議不斷但巨頭都在布局的醫院SPD能走多遠
不僅是服務區域,SPD的服務內容也在持續擴展。此前,SPD的管理范圍主要是醫用耗材,未來,SPD也將應用于藥品、體外診斷等領域。半年40起融資,VC為何都在追捧「心理健康」
從2020年開始,諸多心理領域的初創企業相繼獲得融資。除此之外,一些上市企業也在廣泛布局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產品管線,并已經獲得巨大收益。創新非標體險,2萬億健康險市場找到新突破口?
MGA模式連接醫療機構、健康服務機構、特藥服務商等合作伙伴,打通信息流,與這些合作方之間互為渠道,實現相互賦能的生態圈。卡住干億市場命脈的黃金薄膜,君聯、經緯都在投
國內膜材料產業,想要掙脫束縛,掌握產業鏈自主權,需要從零突破,國產企業正從產業鏈溯源,攻關關鍵產品,有的從產業鏈下游向上游衍生,有的深耕膜材料攻關關鍵產品。卡住干億市場命脈的黃金薄膜,君聯、經緯都在投
在高端濾膜產品供應鏈焦慮背景下,國產企業開始斥巨資投入。近期,國內多家高端膜材料企業紛紛斬獲億元級融資。英偉達入局,被嫌棄的AI制藥為何風再起?
投向Recursion的5000萬美元,卻是英偉達在全球AI制藥領域的第一筆直接投資。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老牌AI制藥企業,主要運用細胞的纖維圖像特征來進行藥物篩選,底層邏輯與一眾同行相差很大。500+FDA獲批AI醫療器械,近20款成為中國AI代表
僅僅以醫療場景而言,醫療AI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發展,并切實起到了為醫療賦能的巨大作用。除了打錢,VC還能做什么?
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VC的陪伴都是必不可少的。他能憑借自己的市場經驗,為創業者提供決策上的建議與支持。但無論如何,VC都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企業最終的發展還是依賴自身的決策。獎1億搶人,醫療園區招商拼了
越來越多產業園定位于生物醫藥,為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產業空間;園區招引企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園區之間形成競爭,園區與企業之間關系更為協同,這一趨勢下,產業整體將向著更良性的方向演進。醫療大模型:轉瞬即逝的曇花還是跨時代的變革?
醫療大模型“涌現”與“融合”的產物尚未展示新的商業路徑,解決各類AI長期面臨的高成本低收益問題。它既要完成技術的自我涌現,又要深入臨床,與醫療進行深度融合。HER-2,好萊塢,礦工的兒子,與第一款治療乳腺癌的單抗
考慮到這種惡性乳腺癌的患者通常在18個月內死亡,有時甚至不到一年,Dr. Slamon提供的結果令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