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創新藥出海持續火爆、增長260%,“20后”們搶跑!
對國內創新藥來說,以全球范圍的臨床需求為導向,踏實走好后續研發、臨床、商業化、生產等的每一步,才是做出好產品的關鍵。292億,BMS買了一家核藥企業
此次收購,BMS除了收獲多個核心核藥管線,還將囊括RayzeBio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幾乎完整的“最先進”制造工廠。這也意味著BMS將在不久的未來能夠與領先同行的放射性制藥公司諾華、禮來競爭。GLP-1 Biotech,轉戰港股IPO
在2023年的MNC重大并購中,不少被收購方是慢病領域的明星Biotech?;蛟S在接下來的國內GLP-1以及慢病戰場,更多的整合和變化將會發生。西北985,蘭州大學要靠創新轉化打場翻身仗
蘭州大學還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每年對科技成果轉化完成者以及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2023,醫健IPO復盤
至少有6家企業與高校有較為緊密的聯系,占21家企業總數的近三成。按這些企業IPO金額,累計達到69.899億元之多。165億美金收購,諾和諾德減肥藥將擴產
為了應對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的風險,諾和諾德急需尋求其他方式快速補充產能,以保證自身在千億美元的GLP-1產品市場的占有量。諾華不買ADC的底氣
作為常年全球市值Top 10的藥企,諾華至今沒有百億美元大單品。但是諾華在CGT、小核酸藥物,以及核藥上的投入與產出都可被視作賽道引領者。最會賺錢的醫療AI企業,即將IPO
如今步入大模型時代,已經擁有成熟垂直模型的訊飛醫療,或許能夠再度引領行業,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實現醫療AI的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