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提升1萬倍,改進150處,達芬奇5獲批
達芬奇5的出現再次拉開與其它軟組織手術機器人之間差距,對于競爭對手而言,不僅要與對標產品達芬奇Xi進行競爭,還要和技術更強的達芬奇5競爭國產自免,即將深陷百藥大戰
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國內,自免疾病都是第二大的臨床用藥市場。但與之相對應,藥物供給側的產品體系,尚不算完善。在國內,自免藥物體系的缺失則更為明顯。212億,德國生物科技企業最大金額并購案獲批準
根據聲明,此次收購將進一步擴展和補充諾華在腫瘤學這一優先治療領域的產品線,同時將加強諾華在血液學領域的全球布局。中國重組膠原蛋白的沉浮往事
不同于甘油、玻尿酸等其他原材料多在海外量產、舶來到國內,重組膠原蛋白技術的關鍵成長周期,正好也是國內科研和轉化實力的爆發期,中國的科學家、醫學專家、企業家深度參與其中,推動成為重組膠原蛋白從實驗室走向...東莞一實驗室斥10億造夢,5年「孵」出52億
松山湖實驗室用五年時間,見證了幾十余創新項目的成長,截至2024年3月松山湖實驗室孵化的項目總估值已經達到了52億元。2024年創新藥出海持續火爆、增長260%,“20后”們搶跑!
對國內創新藥來說,以全球范圍的臨床需求為導向,踏實走好后續研發、臨床、商業化、生產等的每一步,才是做出好產品的關鍵。292億,BMS買了一家核藥企業
此次收購,BMS除了收獲多個核心核藥管線,還將囊括RayzeBio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幾乎完整的“最先進”制造工廠。這也意味著BMS將在不久的未來能夠與領先同行的放射性制藥公司諾華、禮來競爭。GLP-1 Biotech,轉戰港股IPO
在2023年的MNC重大并購中,不少被收購方是慢病領域的明星Biotech?;蛟S在接下來的國內GLP-1以及慢病戰場,更多的整合和變化將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