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
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投資界汽車金融行業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投資界汽車金融行業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動不動就要殺死BBA,怎么人家還越賣越好?
塑造品牌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國產新勢力可能現在做的還不錯,但要想能和 BBA 肩并肩,甚至是殺死 BBA ,恐怕得一直不錯才會有這個機會。大眾50億雪中送炭,小鵬實質收益幾何?
這次合作稱得上雙贏。銷量不振、備受質疑的小鵬被賦予了新鮮的資本血液和“大廠”光環;難以叩開中國電動汽車大門的大眾則進一步補強了智能化的短板。奧迪彷徨:當BBA沒有了A
作為曾在中國市場輝煌了30多年的豪華汽車品牌,奧迪又在短短幾年內就失去了大片陣地。這是轉型的陣痛,也是嚴酷的磨礪。二手車商的酷暑寒冬:新舊汽車價格倒掛,虧損率超九成
買賣二手車有時候有點像一場賭局,只是從前愿意花心思掌握更多規則就能獲利的牌桌上,伴隨著降價潮的不時涌動,“贏的概率變小了很多”。汽車人內卷的這半年:繁榮背后是苦水
汽車產業,一個長期主義的工業化產業,與互聯網思維相融合,又在轉型中相互磨合的產業,漸漸地展現出了它長期與短期、迭代與進化,追求長期可持續發展與短期流量、市占率的博弈中。汽車價格戰頻頻,投整車不如投零部件?
當下投資機構更看好汽車零部件板塊,一定程度上是受競爭環境的影響。新能源汽車雖然大勢所趨并帶動了汽車行業產銷量的增長,但投資整車環節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印度拒絕比亞迪建廠的真實原因
印度拒絕比亞迪,表面是安全理由,背后是印度要自己掌控規則與主導權,但印度無疑在遭遇一場信任危機,未來的跨國資本去印度,可能愿重資產投入的少了,跟印度互相玩套路的多了。馬斯克可能還要降價!特斯拉二季度營收再創新高,新一輪價格戰正在路上?
雖然特斯拉旗下車型數量較少,但單一車型的產量較大,所以車型放量周期比較長。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特斯拉想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降價是比較好的手段。13家上市車企半年銷量大比拼
新勢力車企雖然增長顯著,但還不能撼動傳統車企的根基。在上半年汽車銷量上,上汽集團以207.16萬輛的銷量遙遙領先;比亞迪緊隨其后,銷量為125.56萬輛;長安汽車以121.57萬輛的銷量排名第三。愿支付80%預付款,印度想挽回信譽,比亞迪要有危機感
一個在印度崛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對國產廠商不是好事,考慮到印度市場的特殊性,要懂的制定自己的商業規則與策略,要有危機感以及最壞情況下的退路。汽車出海,賣好車跑通了俄羅斯
目前,中國的二手車出海主要為新車,新車出海到國外價格比國內貴1.6倍。未來,隨著國內汽車更新換代,中國超3.19億輛的民用汽車將迎來真正的二手車出海。中國汽車產業40年:合資車的浪潮與退潮
合資企業讓中國汽車工業開始與世界接軌,更重要的是中國不遺余力的培育新能源車市場,也是汽車供應鏈從服務合資到獨立自主的過程。國產車企開始卷MPV,豐田加價提車的美夢快做完了?
雖然MPV 的前景還不錯,但它在中國它還是個小眾市場。一下有這么多車企進入,競爭立馬就上來了。用ESG,給過熱的汽車行業潑一盆冷水
ESG的直接目標并非環保、社會責任以及公司治理本身,而是其可能對公司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在環保、社會責任等話題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的環境中,降低企業因這些問題可能面臨的風險。比亞迪要全款發貨,富士康退出,各國網友討伐:印度開始擔心了
從富士康退出、比亞迪要求全款發貨引發的國際輿論以及截至2023年3月,印度僅僅迎來了一家新的外資企業的現實來看,目前印度的商譽正處于空前的歷史低點。經過價格戰淬煉的中國汽車已成為拉動內需和外貿的支柱產業
隨著一邊降價拉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邊呈現出一枝獨秀的增長,汽車產業正成為推動我國今年經濟復蘇的支柱產業,在國內推動消費復蘇,在國外拉動外貿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