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投資界音樂行業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投資界音樂行業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票價炒高10倍仍售罄,一文看懂演唱會市場復蘇現狀
演出市場逐漸回暖,不僅能夠為城市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還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但在市場井噴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像“黃牛炒票”一樣的亂象,以及演唱會質量良莠不齊等不好的觀演體驗。會員漲價,喂得飽流媒體平臺嗎?
無論是原創音樂人扶持、線上演出、長音頻等故事目前而言都難以撼動既有的音樂產業鏈,音樂流媒體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通過漲價汲取既有紅利的同時嘗試發掘適合流媒體的音樂消費模式。付費訂閱故事難講,騰訊音樂如何「過河」?
在新的增長點到來之前,騰訊音樂能否從容應對各方壓力,穩住自身國內音樂流媒體Top1的位置?想要成功“創業”,騰訊音樂須得先“守成”。五月天演唱會6場30萬張票秒空,「強實名」背后黃牛更賺了?
強實名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黃牛炒作,但仍有諸多后遺癥亟待解決,如何在防黃牛的同時保證消費者的權益,仍需探尋更加完備的方式。騰訊音樂Q1:高質量增長成果顯著,新技術助力行業健康開局
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9440萬再創新高,騰訊,音樂娛樂集團2023Q1多項業務獲亮眼表現。8萬張演唱會票秒罄,誰搶了五月天的門票?
在這個五月,粉絲們的熱情、演唱會的盛況交織在一起,展現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生態。別讓歌迷的盛宴,成為黃牛的狂歡。5天6億票房、啤酒等品牌入局,今年五一「音樂節」殺瘋了?
與新消費、文旅結合的愈漸緊密的音樂節,也在持續下沉分流至更多擁有嶄新面孔的主辦以及二三線城市,帶來新的視角與姿態。音樂節背后藏著這么多投資大佬
所以說,音樂節品牌搶破頭“扎堆”五一檔,雖然看起來熱鬧非凡,但真正賺到的還是頭部大公司,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品牌或許只能白白“陪跑”一場。所以有些小品牌不得不推高音樂節票價,想割一把就“跑路”。一場盛大的音樂節「錢力漫游」
正如Frank所說,“線上音樂平臺還存在一個更大的優勢,能夠讓更多有實力卻又沒被發現的草根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大家所熟知的明星。例如毛不易、黃汐源都是從最初在線上而走到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