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電子
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投資界3C電子行業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投資界3C電子行業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日本消費電子崩盤啟示錄
從70年代至今,大多數日本公司的發展路徑其實是這樣的:他們先突破了某個技術,或創造了某個零部件,比如內存、閃存和CIS,然后通過終端產品將技術推向市場。格力經銷商又生變局:老將段秀峰回歸,董明珠河北籌建新銷售公司
一名格力經銷商也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年電商對格力原本的專賣店體系影響頗大,一些專賣店盈利困難。原本格力非常支持專賣店,這幾年也往大賣場等其他渠道發力。蘋果AR/VR頭顯有名字了?消息稱其已注冊多個Reality商標
外界有一種猜測是,Reality One代表第一代AR/VR頭顯,Reality Pro代表Pro高端版本。TCL電子難破「三重門」
光伏雖是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但發展不充分,當下的周期性蓋過了成長性。須知,高景氣和高風險是類似魚和熊掌的問題,想要景氣度就得承受極為易變的周期。賣攝像頭給老外年入13億,華為前員工干出一個IPO
三年來,靠著賣家用攝像機給老外營收28億元,睿聯技術的確在業績表現上可圈可點,不過高增長的背后,同樣暗藏經營隱憂。「非洲王」傳音控股的好運正在消失?
除了手機產品,公司開始在硬件領域拓展,先后創立了數碼配件品牌和家電品牌。和當初進入非洲手機市場一樣,這些產品主打高性價比,低價拓展市場。老友反目,格力遭遇「寒氣」
當前,格力推行的渠道變革已進入深水區。“老朋友”反水、“第二個董明珠”的故事未講通,外有強敵,內有隱憂。格力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年輕人不想買iPhone 14了,買iPhone 13?
隨著iPhone手機更新換代到了一定階段,不同iPhone手機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逆向換機。小米集團:Q2營收702億元,經調整凈利潤21億元
目前,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采用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戰略,首期規劃投入人民幣33億元研發費用,第一期將投入超1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華為30歲以下員工僅占28%」上熱搜,網友:說好的35歲天花板呢?
截至2021年,華為在全球的員工總數已經達到了19.5萬。30-50歲的員工比例達到了70%,而30歲以下的員工僅占28%。穿過乏力沼澤:2022手機出海新變局
在印度智能機市場風向不明,東南亞手機品牌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國產手機品牌想在海外市場打出局面,僅定價方面突出性價比只是最基礎的“老招數”,更重要的是要在營銷和打法上有自己的堅持和認知,才能在出海市場上“...